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
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3—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
(二)验证实验
现象:
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复燃。
1、正极产生氧气;
结论:2、负极产生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通电
方程式:水——→氢气+氧气
[讲述]:通过刚才我们电解水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水的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需要通过精密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计算来确定水的化学式。
[板书]: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O。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2×0.089):(1×1.429)=1:8
则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8:= 1:2 1 16
总结: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水的化学式为H2O。
[讲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于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副板书]: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讲述]: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
[板书]:通电
H2O ——→ H2↑ + O2↑
[讲解]:这个反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练习]:第49页第l题。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确定。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 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 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 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 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 点:∵VH2:VO2=2:1 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 : =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 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 ……此处隐藏6170个字……大差距的,两者有质的区别,如果仅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那么知识就没有被发现,也可谓是功亏一篑。因此教师还应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来分析实验结果。本案例中引导学生注意气体V正极:V负极=1:2,帮助学生猜想气体会不会是CO2、H2、O2等,最后让学生知道O2:H2=1:2等。至此,完成了使学生从宏观的体积的不同推论出微观上原子个数不同的认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促成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称得上乘借东风、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4、巧妙点拨,诱导学生由结果上升理论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很成熟,对概念等抽象问题认识较片面,这时就需教师适时搭设铺垫,诱发其抽象思维。本案例中教师能从能量角度、从元素组成角度、从微粒组成角度启发学生自己进行飞跃式思维得出结论:2H2O2H2↑+O2↑同时还诱导学生认识到H2O通电生成H2和O2的过程中有分子结构的破坏及原子重新组成分子的过程。学生经过教师的铺垫点拨,自己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螺旋式上升变化,最后才产生思维结果。学生不仅发现了知识,而且掌握由实践到理论的一般方法。如果师生们长期坚持,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61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氢气的性质和检验。
2、了解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区别。
3、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和过程。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题,学生已熟悉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断化学变化、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技能,但氢气的检验、元素的概念、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说,坡度大,学生比较难以接受。
3重点难点
1、电解水实验的观察及总结。
2、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及具体物质的分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知识链接
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_____颜色______气味的______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沸点是________,水结冰时体积_________(变大或变小),所以冰的密度比水________,能_________在水面上。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与水打交道,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
活动2【讲授】水的组成
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教材P79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氢气上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 的气体,氢气具有 性。
2、收集氢气可用 法 ,因为氢气 ;也可用 法,因为氢气 。
3、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 。
合作探究一:
教师演示收集一试管氢气并进行验纯,然后点燃。
小组合作探究氢气的性质,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教材P80-81部分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它们的体积比为 实验说明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 。
2、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种气体,观察到甲管 ,乙管 。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
合作探究二:
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80探究活动表格的内容,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自主学习三:自主学习教材P81部分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由 元素组成的 叫做化合物。
2、由 元素组成的 叫做单质。
3、由 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这样的 叫做氧化物。
4、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空气 氧气 水蒸气 高锰酸钾 铁粉 氮气 海水 冰水混合物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硫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5、物质 (包含 )
活动3【测试】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3. 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 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4.将下列物质分别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 化合物、氧 化物分类:①空气、②氮气、③水蒸气、④氧化铁、⑤红磷、⑥二氧化锰、⑦氯酸钾、⑧稀有气体。( 把序号填充到右边的图中)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命活动不 可缺少的物
B.水是常见的溶剂
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