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勇气的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勇气的心得 ,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勇气的心得 1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
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
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组成,赋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长的文化环境,有支持过我的人,也有伤害过我的人;我对别人和对我自己做过的有益的或无益的事情,爱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
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中,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这一切的一切不断聚合在我们成其为人的永恒的奥妙中。
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
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当我们忘记了我们是谁的时候,我们失去的不单单是一些资料,我们解体了我们自己,跟着来的就是可悲的政治后果、可悲的工作后果、可悲的心灵后果。
在那些有时把工作等同于受苦的文化中,提倡职业的最佳内涵的象征是深层愉悦,这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革命。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倦。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
心灵深处直对心灵深处才产生共鸣,如果我们不能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当然听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任何制度或文化,如果不提倡教师发挥他自身独特的优势,不鼓励教师以一种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本真状态与学生的生命深层互动,永远只是在努力拔高向外在标准靠拢,那就很可能压抑教师独特的创造潜力,枯竭教师作为优秀教学之根本来源的心灵世界,相应地会导致学生更多地生吞活剥成套的知识概念,却欠缺了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学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师心灵之诚信与完整,教师更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强健而完满自我,重振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在教学的苦乐成败中吸纳成长的源泉,把教师的自我、所教学科和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
正所谓水能载舟,水能覆舟,任何疏离于教师心灵能量发挥的教育改革或课程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任何教育改革或课程改革要想成功,惟一的出路是创造条件让教师在联系性教学活动中彰显自身生命的本质。
教学勇气的心得 2今天,正当梅子拖着疲惫的身体正准备离开教室,唐校长便一脸严肃的立在了教室门前。梅子心一冷,她敏感地觉着应该还是那个事情。正如预想的那样,学生家长仍然纠缠不清,梅子不禁哀叹,也许这便是生活,有钱和有权者的生活。
梅子漠然地来到副校长室,然后便看到了那张冷酷而带着嘲讽意味的处分决定。上面赫然写着因为这件事情,自己和他一起受到处分。莫名的愤怒袭上心头。高傲的梅子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没有动手打过孩子,何以给自己处分。而且即便是自己的事自己去担当,又与他有何关系。但是梅子知道,这时的争辩没有任何意义。可是自己内心对他的愧疚与亏欠是注定了。梅子无力地离开了校长室,此时,她感觉周围的空气也带着些许嘲讽的味道,同时夹扎着冷风凄雨与漫天的阴霾将自己包裹起来。但是梅子多少感觉到木然,这原本就是一个有钱与有权者的社会,自己一介草民何以与这漫天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抗衡。只是,梅子内心多了份牵挂。“他在那里?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他为什么要和我一起承担这些无谓的东西?”梅子纷乱的心里浮想联翩。她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看到此时,校车已经开进校园,依稀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人。
梅子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下班前的一个小时,看到那个有些消瘦的身影,她感觉到自己像个罪人一样。一直以来,梅子感念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情,甚至因为交往,梅子对他产生了一丝丝朦胧的情愫,尽管,梅子无所求,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维护自己在他心目中的那份美好。然而此时,梅子失落极了。她分不清,也不想弄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因为,她的心早已被亏欠所占据。
终于拨通了他的电话,一如既往,他用温柔的声音劝慰着梅子,是那么地坦诚与稳重。梅子嘴里重复着愧疚的话语,但是,这一切在这份温柔与厚重里面,变得是如此无力。高傲的梅子,那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清高的女人,又一次在他面前臣服。因为,梅子知道,他懂自己,他懂得自己的心。这是她寻遍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感觉。在梅子心中,她不在乎锦衣玉食的享受,附庸风雅的做作,她在乎的是一个真正懂得她的人,能够用心去呵护她,珍视她的一颗心。梅子静静地聆听着电话那头的劝慰,此时,周围的一切都归于静谧,梅子只希望这份感觉能够永远印刻在自己心灵的一隅,即便在烦嚣的尘世,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细细体会,这也是一种美。
起风了,窗外昏黄的灯光下,树儿随风摇曳,树影也变得婆娑起来。而梅子的心里如波澜不惊的湖面,相信,以后的梅子无论遇到什么,她都会多一些沉稳,因为她知道有人在她的身边静静地守候着她。
事情还没有结束,尽管疲惫不堪的梅子,误认为一纸处分决定就会将事情画上一个圆满的休止符。然而学生家长仿佛执意要将梅子置于死地而后快,无休止地纠缠着学校,并且借助教育局的关系不断地给学校施加压力。梅子无处可躲,她无助地躲在自己编织的壳里面 ……此处隐藏19049个字……但是她知道也许她可能因为这件事情,永远的驻足、停留在美好的愿景面前。梅子心乱如麻。
她麻木地听从着领导苦口婆心的劝慰,然后木然地离开校长室,眼前的一切都不再清晰,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接下来便是一整天的浑浑噩噩,然后敏感地感知着同事的指指点点和幸灾乐祸的笑魇。
当天下午,梅子极度委屈地找到了这个孩子,按照领导的意思道歉。她清晰地从女孩的眼里看到了幸灾乐祸的神情。梅子难过极了,眼前孩子那张美得如天使般的笑脸,渐渐地在大脑中扭曲、变形。梅子心里挣扎着,无力地呐喊着:孩子,若干年后,你一定会为你的行为感到羞惭!但是梅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她只想回家,躺在床上静静地睡上一觉,然后醒来,忘掉这一切。
第二天中午,手机再次响起,是姜校长的声音??
“梅子,为了你的前途,我们希望你找找家长面谈。因为今天家长又到学校说,昨天你对孩子说,孩子在撒谎,冤枉你。孩子的家长也没有文化,没有素质。这件事情,如果不想闹大的话,最好是你亲自登门给家长道歉。”
梅子麻木地看着校长室里的两位领导,她知道他回避了。她不想猜测什么原因,此时,还有必要吗?
“我没有做错过事情,也没打过孩子,我不道歉。而且说孩子撒谎,家长没素质的话,我也没说过,更不会道歉。”梅子固执地说。
“可是,人家家长一口咬定,你有什么证据证明?”
“如果我打过孩子,她的证据在哪?如果不相信,可以去调查学生啊!”梅子据理力争。 “这件事情,学校想压下来,我也希望你能够配合学校。今晚主动到孩子家里道歉。我们想这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如果你坚持,没打过学生,我们会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调查,请你放心。”校长仿佛在宣布指令一般。
梅子知道,她早已没有了退路。她想就此离开这个让她受到耻辱的学校,但是她不想就这样灰溜溜地走了。至少她还要清白。
下午放学后,梅子随着校车和那个长着天使般容颜的女孩一起从班车点下车。然后看到了那个暴发户一般的女孩父亲。而自己像一个做错事情的小孩一路相随,同时极尽温和的嗓音,说着自己道歉的话。那个如正人君子一般的女孩父亲,冷漠地展示着那个所谓有钱就有一切的脸,蛮横地说着“早干什么了?”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高档小区的单元门。梅子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了委屈,没有了痛苦,仿佛完成使命一般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她早已预料到来这一切。但是梅子还不想走,至少,她还在挣扎。然后梅子接通了他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完成了任务。电话那头,梅子听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是梅子那不争气的眼泪,此时早已夺眶而出。她好想找个人痛哭一番,诉说着自己的委屈。梅子在电话里不停地痛哭,倾诉着长久以来的压抑与愤懑,尽管梅子清楚地知道,于他而言,自己只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兵而已。但是梅子就是想哭,任由自己的放纵,任由自己的任性,不计任何后果的狂吼着,宣泄着。而电话那头依然是平静的聆听??
第二天,便是调查问卷,两位校长,两个主任、两个家长义工,一切都是那么正式,仿佛如官府审案一样隆重。结果很快出来了,他通风报信一般来到梅子班级门口,一改这两天的严肃,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待会姜校长会找你。”然后便轻松的离开了。梅子知道,事情终于有了结果。但是即便是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梅子从此再也不开心
春风依旧轻抚着外面的杨柳,鸟儿和着泥土的芬芳,唱着最动听的歌。但是梅子的心碎了,因为什么?是为了教育的纯真,自己被践踏和蹂躏的尊严,还是那曾经想要开始,却扼杀在摇篮中的梦啊??
梅子不知道,但是为了心中那个永不磨灭的教学信念,她还会坚持下去,尽管有痛苦,尽管有委屈,也尽管有梦碎的那一刻。
教学勇气的心得 15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读《教学勇气》我很感动,这是一部唤醒教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弱点,自己心灵的需要
甚至有时候,它帮我治疗了心灵伤痛,提升了人生观念,让我的心对过往不再耿耿于怀,有点儿像毕淑敏所说“心轻上天堂”的感觉。
从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根本问题---“自我认同”,尤其是职业的认同。我觉得,这个认同在这个浮躁时代太不容易了,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还“处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期”很多时候老师们渴望的不是“内心领域的关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我也处在这个时期。
书中还说“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所谓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敏锐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内心的教学体验,是否快乐、是否紧张、是否慌乱、是否享受?如果不快乐,那么这堂课其实是一种折磨。洞悉内心本质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认同”,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项是职业认同,是否认同自己职业,是职业幸福的关键,也是课堂灵气的关键。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的家长身上。我上周开了一次家长会,从中分享了“自我认同”的理念,我说,我们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源,也出在“自我认同”上,自我认同的缺乏,导致了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否认同自我,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都会在于孩子发生冲突是,以家庭教育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家庭教育的低效或者伤害。在做进一步沟通中,很多家长陷入了沉思。这让我反思我平时的家长会,我发现,我所说的,大部分是学科要求、管理要求,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且会拿“升学问题”来增加家长的压力,即便是谈教育观念,也更多是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效率服务,却很少涉及家长的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学生的内心感受,我发现,我的教学心肠是硬的,缺少书中所说的“教师心肠软”。
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心灵和技术,到底哪一个应该更优先?昨晚我去做一个家访,我没有问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我只是辅导学生,我们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采用互动互动模式,把英语学科的一周知识复习、思考了一遍,并做了一部分习题,这个班里倒数的女生表现非常好,我们一起提问、讨论,她表现出思维敏捷、学习认真、主动提问等优秀的学习特点,()效果非常好。家长当时一直坐在旁边,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大为舒心,因为她很少看到孩子有这种表现。
我在思考,达到这个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心灵的作用,还是技术的作用,到底哪一个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我一晚上跟家长谈教育、谈内心,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我们的内心唤醒,到底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书中讲到“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是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遵守的教师职业规则,是否也有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我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在伦理意义上值得赞美,但非我心甘情愿所为。对一项非我倾心的工作,无论从外部代表的抽象标准看多有价值,它都会侵犯我”。我相信,这是大多数普通老师的一种内心感受,但是我们却很忽视这内心的声音,任由这种侵犯的痛苦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最终把这种痛苦也加诸于学生身上。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的呐喊”
我们越是学会倾听内心,就越会真实地感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