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15篇(热)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标:
1、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学习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规范。
3、促进反思与实践的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主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1日星期三上午
五、组织领导
1、机构设置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数学教师
2、成员分工
周财钰负责“同课异构”活动的宏观指导;韩露负责活动的.协调;赵光琼负责活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
六、活动程序
1、5月9日下发方案
2、5月10日教研组定课。
3、相关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电子稿上交教务处,(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4、5月11日按要求推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5、讲课教师在上完课的当天上交教学设计。
七、活动要求
1、数学组教师全程参与本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课后上课教师进行自评,听课教师评课。
2、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研讨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
总之,面对新课程,许多教师并非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缺乏将思想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智慧。如何理解新课程,掌握新教材,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是很多教师经常担心的问题。依靠个人战斗和冥想是不可行的。一位名人说过: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流之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想法。”“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即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又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这即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2为充分调动我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巩固“高效课堂”建设成果,为省级示范中学督导评估和面向全县“教学开放日”的引领、示范做准备。结合我校教学教研实际,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为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同课异构”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让广大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低效、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高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1.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3.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4.推动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5.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6.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
二、活动内容
以备课组为单位,全员参与。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理解为“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节课”。
所谓“同备一节课”,就是参加活动的教师按教学进度选定一节课,并认真备课写出一份教学设计。相关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协调下对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使之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所谓“同上一节课”,就是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执教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学内容,定会有不同的“味道”--风格和效果,也就有了不同的精彩、不同的遗憾,因为教师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的和教学对象也各不相同。这样老师们就有了讨论的材料和研究的问题,从而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所谓“同听一节课”,就是所有参与教师共同听课,包括授课教师也要听另一位授课教师的课。
所谓“同评一节课”,就是同组教师(包括执教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学生的理解,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二)组织分工
王斌林校长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教务处、教科室共同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安排课表。各备课组长负责确定课题,参与教学设计及教研活动全过程,并按照要求做好活动记录。教科室负责收集好活动图片、录像、执教教师的总结与反思记录表、听课教师的听课一得等材料,以备归档。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比赛师生动员,评委和听课老师的凳子。
(三)评委
高一备课组成员担任高三评委、高二备课组成员担任高一评委、高三备课组成员担任高二评委
四、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月(每个年级集中1周完成,每个科目集中1天,比赛时采用临时课表,另发。)
第四周(9月22日--26日):高三年级
第五周(9月27日--10月10日):高二年级
第七周(10月13日--17日):高一年级
五、表彰奖励
本次活动文化科以备课组为单位设一、二、三等奖,非文化科以教研组为单位设一、二、三等奖,按各组人数比例设奖,一等奖占20%,二等奖40%,三等 ……此处隐藏8133个字……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与年级教师合作,选择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研究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教研组授课教师利用教研的形式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xx,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参与形式
1该年级组的所有教师都参与了研究,而其他年级组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班级调整了他们的参与。
2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努力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四、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6日至20xx年9月27日
五、具体安排:
自本学期第四周9月16日开始。教学办公示将提前一天公布教研组的课题、时间和地点。
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14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效率,强化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xx使用等有效研讨的关注程度,经研究,开展占城中心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
第十二周
五、参与学科:
语文、数学2个学科
六、参加范围:
全体教师
七、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校长室(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2、教学观摩。
由两位语文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数学老师执教同一例题,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课后,有必要组织老师讨论教学过程。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鼓励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感知和理解,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想法。
4、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将这些感受和收获总结成文,便成了一篇一篇的教研xx。
八、机构设置
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组织实施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语文和数字教研组负责实施。
九、活动安排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15一、活动意义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进步。
二、活动目的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期望实现以下目的:
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比较和交流,教师能够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
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实现共同成长。
三、活动步骤
确定每个年级上课主题:教导处与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各年级教师共同确定上课主题。主题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探讨价值。
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同课异构实践阶段:实施教学,集中听课。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听课活动。听课教师应认真记录教学过程,观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评议和反思提供依据。
课后评议:听课结束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总结与反思:在评议的基础上,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应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身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四、活动要求
教师应积极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尽心尽力地完成教学设计与实践。
听课教师应尊重他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认真观察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与评议和反思。
在评议环节中,教师应以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客观地评价他人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总结和反思环节中,教师应认真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活动中其他教师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活动组织者应精心策划和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同时,也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教学资料、安排听课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