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时间:2025-11-07 09:29:05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1

为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经市科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举办“第四届x市青少年科技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新、实践、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5日至6月30日。

三、活动地点

各中小学校、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基地

四、主要内容

围绕活动主题,将集中举办x市“好利来”杯青少年摄影大赛、书法绘画大赛、DIY蛋糕制作大赛;科技创新大赛、x省第九届青少年航模竞赛x市分赛区竞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第四届“小小科学家论坛”;组织参加国家和省高校科学营活动、第28届x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x市优秀项目巡展、七巧科技系列科普活动、20xx年英特尔求知计划主题活动以及各县(市)区科协、教育局、学校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

五、几点要求

(一)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在成功举办前三届x市青少年科技节活动的经验基础上,重点依托各青少年活动俱乐部的平台作用,以点带面,创新和提升活动内涵,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青少年科技节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筹划本地区、部门的.活动内容。各地要围绕青少年科技节活动,利用学校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和广大青少年中掀起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潮。

(三)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在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期间,各县(市)区科协、教育局及有关学校要精心策划,认真设计和筹划本地区、本部门的活动内容。

(四)搞好总结,及时上报。各单位要注意典型活动的挖掘和资料、图片的收集,活动结束后,在6月末报送市科技馆青少部,作为此次活动总结表彰依据。

联系人:x

联系电话:x

联系地址:市科技馆(x市x大街99号)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2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认知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亲自参与、亲自操作、亲身实践。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参与物理知识、案例探究分析等活动,仅靠教师一个人的“讲解”、“传授”,难以达到物理学科教学纲要所提出的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身参与分析、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和经验,所留下的“印记”更为深刻、更为丰满,更加难以遗忘。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主体的内在能动特性,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析活动,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在亲身感知、亲自实践中,增长物理知识,增强学习技能。

一、利用教学互动特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领悟内容要义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借助于课堂教学“载体”,围绕教材内容、教学要求,进行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发展的实践过程。双向性、互动性,是教学活动最为显著的特性。体验式教学倡导的是,学生作为实践者,要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学生“单独”的探究分析活动,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要求,需要教师有效指导。这就要求,教者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不能做“甩手掌柜”,任凭学生个体“自由活动”,而应该发挥“舵手”的“引航”、“指引”工作,在有效引导、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内容要义。如“分子的运动”一节的“扩散”讲解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设置动态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红墨水滴在水中的变化过程”。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并结合该知识内容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在直观画面感知和思考分析中,准确领悟其知识要义。

二、利用实验探究特性,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物理现象

实验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有效抓手。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深刻揭示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不能深度参与实验过程,对教师告知的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很难有深刻、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式教学,正好为初中学生参与探究自然现象,提供了有效载体。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实践、探究性,为学生提供亲身操作的实验舞台,搭建亲自观察的实验载体,在真切的操作实践、观察分析中掌握物理现象本质。如《电阻》一节课的“电阻的大小关系”实验课中,教师发挥初中生主体能动性,将探究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活动交由学生“操作”。学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完成电路连结活动,教师针对学生连结电路情况,进行指点,实时纠正学生连结电路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连结电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学生通过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认识到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初中生在教师提供的亲身试验操作活动中,对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体会,其物理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三、利用案例解析特性,让学生在探析提炼中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案例教学也是其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其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师全程包办案例的分析、案例的讲解、案例的解答等活动,将学生作为“局外人”,将学生“抛弃”在案例解答活动之外,导致学生对所获得的解析物理案例的方法策略理解不透,掌握不深,运用不活。案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将学生置于案例解析的全过程,成为案例条件分析、解题思路、解答规律等活动的“承受者”,从而对解题思路方法有深刻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

问题:已知有一列长为400米的火车,在行驶途中,要穿过一条20xx米长的隧道,通过测量,测得这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用了100秒的时间,请问这列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这列火车在隧道内行驶了多长时间?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3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探究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包涵了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与探究经验等,探究意识是引燃探究活动的导火索,强烈的探究意识是激励探究的不竭动力,只有当学生具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专注于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探究结果。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不能生硬僵化,而 ……此处隐藏1075个字……监赛等工作。

2、每场次参赛学生,以第一个完成实验项目举手的为参照标准并记时,需查验操作结果的,裁判要及时查验,以确认正确与否,依次记录参赛学生的成绩(包括结果、用时、规范等)。

3、每场次超时和未做出正确实验结果的学生不计成绩。

4、所有场次结束后,按成绩(正确结果、计时、规范等要素)按参赛总人数的80%排出比赛名次。

5、各科目裁判排出的比赛名次,须由裁判长和裁判签名确认,以此作为参赛者的成绩依据。

三、分值构成

1、本次竞赛采用实验操作为主、笔试为辅的竞赛方式。

2、实验操作部分的'分值,按照实验科目特点分为实验规范度、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项计分汇总。

3、实验操作赛分值为80分,笔试成绩按20分计入总成绩,其中笔试中的理论知识部分为10分,创新实验能力为10分,合计总成绩满分100分。

四、名次确定

1、竞赛科目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四个类别排列名次。

2、每个科目分为小学(1-3)低年级组,小学(4-6)高年级组和初中年级组,分三个组别排列名次。

3、每个科目依照裁判组排出的比赛名次,按照总参赛人数80%的比例,按2:3:5的系数,将由市组委会授予一、二、三等奖。

4、在地区获奖者中推荐选手,直接参加全国的总决赛,优胜者将被全国组委会授予“金、银、铜奖小实验家”称号。

5、凡被全国组委会授予“小实验家”称号的选手,可作为候选人直接参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科学实验活动报名联系人:王老师

比赛时间:11月17日

比赛地点:xx中学

报名方式:

报名截止时间:11月10日。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5

一、正确认识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由于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 “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都要有具体的要求,还应把科学探究的能力目标分解细化,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与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概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兴奋点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教学设计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科学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到,又要分别考虑每次科学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科学探究中,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探究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具体。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可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等设计一些课程,或让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进行探究。这些自主设计的课题,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三、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初中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能力,创设探究问题情境,积极引导,诱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小实验、自然现象、小故事,或多媒体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其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出现某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如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严谨,设计实验没有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没有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教师应参与分析不同小组的设计方案,探讨哪些组方案好,并给予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案。

在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了解仪器操作要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巡视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等收集证据,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探究,不仅要注重探究结果,更要注意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实验数据。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分析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并且让其说明原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什么启示,为什么开始的猜想与实验结果会不同?探究方案的设计还有什么缺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等。在这样的反馈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行为进行反思,他们便知道如何修正错误,如何做得更好,这将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6

为了增强我校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小学教导处及科学教研组决定联合举办本次科技创新作品竞赛活动。

一、竞赛主题:

创新、体验、成长

二、竞赛对象:

全体小学生

三、竞赛内容:

科技创新成果(实际作品或模拟作品)

四、竞赛作品要求如下:

1、具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非劳技作品。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制作出相应实际作品或结构模型,见参考作品标题)。

2、现实中已有的或网上可以搜索到的作品不能参赛。

3、作品要有文字简介,及呈现整个研究(试验/测试)过程的照片。

4、作品上交截止日期3月28日。如果作品来不及制作完成,也可以先交创新设计稿或文字简介及部分研究照片。

五、评比方法:

由于本项竞赛难度较大,每班力争选出1个以上优秀作品参赛。积分办法:符合要求的参赛作品获3分/人计入相应班级。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将分别计14、10、6分/人计入相应班级。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