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篮球传接球教学设计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篮球传接球教学设计实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篮球传接球教学设计实用1一、设计思路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实践操作中,主要依据水平四篮球教学的课程标准,遵循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伴和指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创新思维能力,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率的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荣誉感和团队集体感比较强,从小学刚升到中学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不规范,运球能力差,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学生对单一的练习缺少兴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心理特点(好奇心强、喜欢新花样、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种活动),采用多变的教法和多样的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材、教法、学法运用
在教材的选择上本次课选择篮球运球技术,从最基本的篮球技术运球练起,初步学会运球的动作要领,为以后技能的合理运用打好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示范讲解法、比赛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表扬鼓励法等。纵观整堂课来看,紧紧围绕游戏法自始至终贯穿这节课,以目标引领内容,以内容为核心,以游戏为载体,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学法上考虑到是第一次课,让学生粗学乐学,降低对技术的要求。
四、具体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内容:水平四七年级篮球《运球》技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和同伴一起积极主动参与练习中。
2、学会原地运球的正确方法(协调用力),初步学习行进间慢跑中运球技术,发展学生快速、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篮球带给学生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和同伴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身体协调用力的运球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用手感控制而不是用眼睛。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2分钟):
(1)集合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习生
组织:四列横队学生背对阳光站立要求:快静齐
(注:继承了一般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属常态化教学。)
开始部分(10分钟):
(1)一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三圈。
(2)原地徒手操6节。4x8拍
组织:还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立,教师喊口令镜面领做徒手操。
要求:保持队形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徒手操动作有力。
(注:情景导入:我校的学生主要以藏族学生为主,来自农牧区,对于篮球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在导入时,询问学生以前玩过篮球吗?喜欢吗?怎么样才能打好篮球?就要从最基本的技术练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球技术。)
基本部分(23分钟):
(1)原地运球技术练习
学法:
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原地持球中速低运球练习和原地快速低运球练习
5—6人一组,自主互相交流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地单手低运球比赛(每人运球20次以先做完的队为胜)。
慢跑往返运球15mx2每人2次。(以两个边线为距离)
教法:
示范动作稍慢,讲解手随篮球上下起伏按拍。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练习。
教师语言反复强调,观察巡回指导练习。
纠正共同易犯错误。
组织:六列横队,间隔2———3米,以纵队为一组(男女各4组)。练习时各小组围成小圆圈。
要求:认真观察练习,相互学习交流。90%学生学会原地运球技术。
(2)运球+掷地滚球接力(以两个边线距离15m)
方法:发令后,各组第一个队员开始快速运球至对面边线,转身用投掷地滚球的方法将球掷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所有队员做完,当最后一个队员做完后,照此方法由最初第一个队员继续进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注:此游戏主要让学生体会快速跑动当中运球技术,掷地滚球主要是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弥补了游戏内容的单一性,提高了练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运球+投篮接力
方法:发令后,各组从第一个队员开始,运球到篮下将球投进(不限投篮姿势,要求必须将球投进去方可返回),然后运球返回本队交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本队所有队员做完,以先做完的队为胜,后两名小“罚”十个下蹲。(男、女各四组)。
(注:此游戏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练习了运球技术,另一方面在投篮的时候,十个篮球在篮圈上飞舞,有的有可能进了却被其它篮球碰飞了,有的不进却被碰进了,运气不好的`一直在那投直到投进,球场上学生的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犹如欢乐的海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加入比赛中使课堂锦上添花。)
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调整呼吸,教师向上抛篮球学生吸气,篮球下落时呼气。肢体的按摩。
集中讲评:多表扬鼓励学生。
收回篮球,师生再见。
5、总的要求:让全体学生感受运动到乐趣。
6、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25次/分钟左右
7、场地器材:10个篮球篮球场地一块
五、课堂常规要求
(一)课前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检查清洁,保证场地的安全。
(二)要求学生不吐痰、不坐篮球、老师讲话的时候不运球不发出响声,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课后自我反思
这节课也是我篮球教学当中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多年来在每次的篮球运球教学中屡次使用,效果都不错,其亮点就是运用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乐中育”,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有趣,完成了课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以前课堂时间为45分钟,在课堂设计准备部分安排了熟悉球性的练习,后时间改为40分钟,考虑到时间因素取消了此项练习,有待合理安排,使教学有层次、有连贯性,在人员的分配上总有个别组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造成比赛时组与组之间有差距。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尝试了一些教法,还有待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究。
……此处隐藏7912个字……:(1)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传球要领:双手持球于胸部之间,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眼平视传球目标。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迁移,两手腕随之旋内,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向下,略向外翻。接球要领: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迎球伸出,双手手指自然张开,两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前上方伸出,两手成一个半圆形。当手指触球时,双手将球握住,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
教法: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给学生做示范;(与学生合作示范)
3、组织学生徒手练习;
4、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传接球练习;
5、教师巡回指导,请优生展示,并给予表扬鼓励;
6、组织学生自定距离练习传球接;
7、教师组织学生1分钟传接球比多;
8、教师肯定学生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指导意见。
要求: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示范。
学法:1、认真看示范,仔细观察,认真思索;
2、按教师的提示进行徒手练习;
3、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传接球;
4、优生展示;
5、学生自选距离练习传接球;
6、学生两人一组练习1分钟传接球比多。
(2)游戏:传球过圈接力
方法:排头将球从悬挂的呼啦圈内传过后,立即到队尾,对方接球后同样方法依次进行,先比过圈多,再比速度。
教法: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比赛,表扬优胜组;
学法:1、学生认真听讲解;
2、学生尝试练习传球过圈;
3、学生比赛过圈多、速度快。
(四)结束部分:
1、抖擞手臂放松。学生随教师一起做放松,教师语言提示。
2、教师总结本课完成情况,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希望。
3、收器材,宣布下课。
课的任务及生理负荷预计:
本次课的任务是通过新授,使85%以上的学生在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50%左右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在学习动作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处事果断、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优良品质,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理负荷预计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基本尺度。
本次课的预计练习密度为:35—45%
篮球传接球教学设计实用9一、指导思想
本课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团结向上、勇于拼搏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水平五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进攻、突破上篮,它的特点是出手速度快、不易被封盖,命中率高、稳定性强。在实际的教学比赛中有很多学生对持球突破技术缺乏正确的应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进攻能力,把交叉步持球突破与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比赛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篮球技术的实用性。在素质练习中采用X跑训练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把练习推向高潮!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向成熟,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和模仿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同时,学生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喜欢上体育课但不喜欢跟着老师上,喜欢自已玩。鉴于此,在课中,一方面针对性要非常强,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普遍重视不够的细节,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一个班的学生在水平层次上差异不小。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把动体和动脑很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习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技术
以及素质练习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和完成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使6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动作,达到命中率高,稳定性强,动作协调优美;同时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X跑训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选择突破时机2、运球与上篮的衔接
难点:1、蹬跨有力,上步快,抢占有利位置2、手腕拨球的动作
六、学法指导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课通过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有机结合,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策略,来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时,行为表现为“探索—研究—应用”,心理上表现为“观察—思维—迁移”。采用导学、导思、导练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参与体育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观察)--研究(思维)--应用(迁移)的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达到了解动作技术的实质和规律,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身体锻炼寓于教学、练习之中,在讲解与运用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时,选择学生一对一的“单挑”和学生与老师一对一的“单挑”,在极富挑战的情况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考虑运动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球。热身活动把侧滑步和急停跳起有机的结合起来,时刻在运动中去体验篮球美,应用各种形式的运球练习,来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专项准备活动,在配合动感音乐下,创编形式新颖的篮球操,来增强学生球性球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2、基本部分,以“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设疑(在一对一的对抗
中,进攻队员一般采用什么技术摆脱防守进攻得分?)看教学图。组织学生围绕提出设疑进行尝试练习,讲解、示范交叉步持球突破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纠错。继续练习及拓展提高练习,体能练习。放松身心,(在节奏鲜明伦巴舞曲伴奏下,师生共同练习伦巴舞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自评、小结。
八、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积极地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练习密度为35%—40%,练习强度中等偏上,素质练习时强度达到最高峰。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1—2块,篮球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