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建议书汇编15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用到建议书的情形越来越多,建议书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展某项工作、任务或活动开展。相信写建议书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目建议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目建议书1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江西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态茶园
2、承办单位概况:
(1)全湖镇苏区村位于全湖镇西部,与塘城村、全丰村接壤,版图面积13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 1800多常住人口,山林面积9.2万亩。
(2)全湖镇全丰村位于全湖镇中部,与苏区村、黄沙塅村、经帮村接壤,版图面积14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3100多常驻人口,山林面积10万亩。
3、拟建地点:全湖镇苏区村及全丰村。
4、建设内容与规模:
(1)、整地2600亩;(2)、栽植茶叶650万株。
5、建设期限:3年。
6、投资概算:总投资1080万元。其中:
(1)征地、整地费用640万元;
(2)栽植、抚育、工资费用210万元;
(3)苗木、施肥、相关设备等费用210万元
(3)各种税费合计20万元。
7、效益分析:
(1)成本:第一年征地、整地、栽植、抚育、工资、苗木、施肥及相关设备费用在740万元左右;第二年抚育、施肥、栽植、工资及征地整地费用为250万元元左右;第三年抚育、施肥、征地、征地、购置相关设备费用在90万元左右。三年合计大约成本为1080万元。
(2)收益:茶叶第三年盛产后每亩可收新茶300斤,每斤茶叶价格在60元左右,每亩收益在18000元,即收益为18000元x2600亩=4680多万元。
(3)比较分析:盛产后只需一年即可收回成本,茶叶园生命周期在40年以上,即可获取总收益为1.8万元/年·亩x2600亩x40年-1080万元成本=18亿元
8、资金来源
(1)自筹资金600万元;
(2)创业无息贷款20万元;
(3)商业贷款200万元;
(4)奖补资金20万元;
(5)资金缺口240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群众致富增收的需要;
(2)发展生态林业的.需要;
(3)建设生态修水的需要
2、建设条件分析:当地群众积极支持,政府大力扶,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另外土壤适宜,气温与海拔高度都较适合栽植绿色生态茶叶。
三、建设规模
1、1000亩生态茶园;
2、栽植茶叶80万株;
3、品种为西湖龙井、宁红茶等;
4、建旅游休闲设施10000㎡。
四、工程方案
1、茶叶苗必须是2-3年生;
2、修建配套排水设施,防止水土流失;
3、实施立体种养,发展循环经济。在茶园套种蔬菜及药材,养殖少量家禽,利用家禽排泄物做肥料;
4、实施滴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5、发展绿色旅游项目,集观光、休闲于一体。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生态茶园所属公司每年收入4680万元,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群众350人就业,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属返乡创业项目,对当地有志人士取到了示范
和引领作用,能促进更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三)生态效益
消灭了荒山,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林业发展后劲,再造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全丰。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体系
项目所在乡镇全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的实施工作,特成立了生态茶园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全湖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环保、农业、林业、农技等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实施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
2、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主要由县茶科所的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可与省市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接,进行对口支援。
七、结论
该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实施该项目能有效促进林农增收群众致富,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项目建议书2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目的
1、机会研究或规划设想的效益前途是否可信,是否可以在此阶段阐明的资料基础上伸出投资建议的决策;
2、建设项目是否需要和值得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详尽分析;
3、项目研究中有哪些关键问题,是否需要作专题研究;
4、所有可能的项目方案是否均已审查甄选过;
5、在已获资料基础上,是否可以决定项目有无足够吸引力和可行度。
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定与修订计划,遵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xx),为规范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14章106条和1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初步确定工程规模;
——根据枢纽工程的不同规模,进行必要的勘测工作;
——初选工程建设场址,初步确定基本坝型,初拟工程布置方案;
——初拟主要机电设备及布置方案;
——初拟施工导流方案、施工总布置及控制性工期;
——初查水库淹没实物指标;
——提出工程投资估算和初步的.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
1、项目投资方名称,生产经营概况,法定地址,法人代表姓名、职务,主管单位名称;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项目产品的市场分析;
4、项目建设内容;
5、生产技术和主要设备。
说明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以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6、主要原材料及水、电、气,运输等需求量和解决方案;
7、员工数量、构成和来源。
8、投资估算,需要说明需要投入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9、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
10、经济效益初步估算。
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
1、建设项目投资策划、编制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2、编制或审核工程概算、预算、竣工结(决)算、项目后评估;
3、工程招投标策划 ……此处隐藏22339个字……
工作标准:校园内外无垃圾污物;按时收集袋装垃圾,无散袋垃圾堆放,无乱堆放杂物,环卫设施完好。
完成时限:全年
二、实施步骤
(一)集中整治阶段( 2月21日-4月10日)
各学校对责任范围内的主要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根据方案组织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对重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开展突击整治活动。
(二)自检自查阶段(4月11日-4月15日)
各学校对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质量、标准进行自检自查,查遗补漏,发现整治不到位,清理不彻底的点位,及时清理整治,达到无盲区、无死角。
(三)巩固提高阶段( 4月16日-4月20日)
各学校要合理安排力量,按照整治工作内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校园内外的巡查管理,杜绝回潮。
(四)检查验收阶段( 4月21日-4月25日)
中心校组织专人对各学校春季市容卫生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整洁的环境迎接教育局检查验收。
三、组织机构
为顺利推进春季市容卫生环境整治工作,我校成立了春季市容卫生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吕宏东 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张 静 德育主任
成 员:各村小校长。
各村小校长负责制定本校春季市容卫生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综合协调、组织推进、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各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干净就是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干净就是城市风貌,干净就是城市管理水平”的工作理念,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分解任务,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各单位任务圆满完成。
项目建议书14xxx公司
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投资: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申报日期: 联系电话:
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目录
一、项目名称、改造地点与改造单位 二、改造原因 三、市场预测 四、改造方案 五、改造预期目标 六、改造投资估算
七、改造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八、改造风险分析 九、改造进度安排 十、改造结论与建议 附件:
(一)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二) 车间内部设备布置图
(三) 工艺流程图(带主要物料管线的.流程图) (四) 其他附件
包括项目立项依据文件(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公司相关会议纪要、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调研报告等),工艺装备技术调研报告,项目论证与评审会议纪要等。
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正文(格式)
一、项目名称、改造地点与改造单位
1、项目名称: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并在项目实施全过程始终保持一致。
2、改造地点:明确技术改造的工艺环节。如:柠檬酸精制车间。 3、改造单位:明确技术改造项目的所在单位。如:柠檬酸生产部。 二、改造原因
项内容之中时“√”选“其他”项。然后根据“√”选内容按下述要求进行详细描述。
(1)资产闲置问题:
因之中时“√”选“其他”项。然后根据“√”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A、闲置厂房一览表
因之中时“√”选“其他”项。然后根据“√”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3)产能问题: ①装置产能概况
因之中时“√”选“其他”项。然后根据“√”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5)工艺技术问题:
项目建议书151第一章
1.1. 借助一流资源打造一流品牌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项目地离崆峒山仅十余公里,具有隔天读后的区位优势,可以以崆峒山深厚的文化自然资源为依托,深度挖掘其延伸产品,凭借一流的资源,以商业为主线,将本项目打造成为一流的品牌。
1.2. 市场上面广,潜力无限
崆峒山客源市场主要来自西安、兰州、宝鸡、银川等大城市及周边经济圈城市,每年约有一百万游客从客从这些城市来崆峒山,而项目地是去往崆峒山的必经之路,相当于项目地每年有一百多万人的潜在市场,如此庞大的客源基数对于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保证。因此,本项目只要合理的利用好这一客源群,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吸引这一客源群再次驻足消费,将有潜力打造成为甘肃的七彩云南。
1.3. 竞争平台,决定了发展方向
从小的区域环境来分析,项目地位于崆峒大道起点位置,周边正在兴建崆峒古镇和会展中心,当前已经有五星级度假酒店。从大的环境来看,老崆峒山旅游的来自西安、兰州、宝鸡、银川等大城市的游客多为中高端消费群体,消费能力比较强,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的开发方
向应该定位为中高端消费,并且要避开大型度假酒店、古镇、会展的项目,减小与现有项目的竞争力度,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从文化体验、度假、养生、购物等方面来开发。
2. 发展机遇与背景解读
2.1. 西部旅游发展环境与机遇
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旅游随之得到跨越式发展,甘肃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平凉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于甘肃前列,本项目的实施将在西部旅游业发展大潮中凸显亮点,成为平凉市乃至甘肃省的七彩云南。
2.2. 平凉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甘肃平凉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旅游特色优势产业统筹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响亮提出了“立足丰富旅游资源新优势,打造人文生态旅游新形象,把平凉建成极具活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和西部重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全市旅游产业不断展现新的蓬勃生机,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平凉市以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做强崆峒山、王母宫两大精品,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大国家级名片”效应,挖掘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成纪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内涵,不断拓展旅游市场,提升产业要素,扩大产业规模,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本项目的打造正好迎合了平凉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将会强有力的推动平凉市旅游业发展。
2.3. 崆峒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崆峒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思路是根据景观特征差异,以崆峒山为佛道圣地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太统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观光度假游、柳湖、南山、北山公园为休闲娱乐游的区域划分,进行设计合理科学的旅游空间,并串珠成链。按照交通网络、资源密度和客源空间组织差异,进行产品优化组合,特色互补的开发,打造结构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统一进行市场策划和市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