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稿纸)
(巡视、指导)
4、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6+7个加个
50+40十加十
300+200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百加百
50+40十加十
6+7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先加百
=596+7再加十
=603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先加个
=403+200再加十
=603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此处隐藏5810个字……2、室内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室内粉刷的方案。
3、方案评估
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方案拿到有关知名人士,和有关单位进行征求意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听歌曲《小小粉刷匠》。插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粉刷工作中的数学问题。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室内粉刷。
师:学校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想到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粉刷中的数学问题:
1.粉刷面积有多大?
2.人工费多少元钱?
3.材料费多少元钱?
4.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看来是对我们的挑战,有信心解决吗?
(三)初探解决方法。
1、粉刷面积。
师:谁能说说怎样计算粉刷面积?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代表小结:要想知道粉刷的面积,我们必须测量粉刷实际的面积。
粉刷面积大约为:(㎡)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在求粉刷面积的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数学知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有没有完全依照公式?(没有)为什么呢?
总结: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估算人工费。
师:据你们了解,人工费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汇报。
师:我也进行了市场调查,粉刷外墙人工费一般按每平方米元计算。
(课件出示)
这种收费方法还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比较公平、高效。
学生独立计算人工费,再汇报。
课件:(元)
3、估算材料费及总费用。
(1)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师:据调查,1kg涂料能刷围墙3~4㎡,我们大约需要买多少kg涂料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3.5≈(kg)
师:买涂料时,不能买刚刚好,需要多买一些。因为在耍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费,因此,必须多买一些。
(四)深探问题解决方法。
1、课件出示:5种环保型外墙涂料价格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看懂了什么信息?
学生介绍涂料。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每千克涂料多少元等。)
课件出示:单价表格。
2、师:这些问题能帮我们选购涂料吗?(不能。)
问:选购涂料的标准是什么?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师总结:除了单价,还要考虑到涂料的耐用期。如买A种虽便宜,但两年后又要重新粉刷,工人费和材料费加起来,就比其他几种贵多了。同样的年限,B-2比B-1便宜,所以肯定不选B-1。
3、课件出示:4种不同型号的外墙涂料价格表。
①学生代表阐述观点;
师.你们觉得应该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②统一方案。
分组计算:材料费大约需多少元?
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平均每年耗费?
4、汇报比较:
(五)确定一种方案。
师:经过交流,我们决定选择种涂料。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礼物,就是这份工程方案,请你们把它补充完整。这就是你们制定的第一份工程方案。
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爱护学校,保护墙面)!
(六)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粉刷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也需要收集数据,有时需实际测量,有时需调查分析,最后计算出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并能使人信服。这也正是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所在。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小胖和小亚比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小胖和小亚比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
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
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
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
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1、小包装的酸奶,一包装3罐,大包装的酸奶,一包装6罐,4小包装的和2大包装的酸奶,哪个重?哪个轻?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个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重?哪个轻?
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1、判断轻重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二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样重。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练习二
小组活动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来比较。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