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1一、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学习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
4、课时划分:
2课时
5、预习:
(1)早读课,朗读课文,给文中生字加注音。
(2)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3)搜集《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相关知识,阅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其他章节,梳理刘姥姥与贾府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1、板书课题:人们常嘲笑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出示目标: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过渡语:同学们,早读课上,大家通过预习认识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的生字词,会的请举手。好!下面检测预习效果,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
1、检测预习: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调停tiáo 发怔zhèng 岔气chà 促狭xiá 筵席yán
B.蓼溆liǎo 戗金qiàng 四楞léng 游逛guàng 刘姥姥lǎo
C.威武wǔ 撑船zhǎng 鸳鸯yāng 裹着guǒ 宝钗chā
D.筷子kuài 铁锨xiān 蹲着dūn 嘱咐zhǔ 腮帮子sāi
答案:C(解析:撑船chēng 宝钗chāi)
2、解释词语
3、学生互评对错,打出对错符号。
4、公布满分人数,表扬满分同学。
5、出示错题。
6、学生纠错,教师点拨。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理清情节
1、出示自学指导:默读全文,根据刘姥姥的游踪梳理情节划分层次。时间:8分钟。
2、出示答案:
第一段(1)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段(2—3)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段(4)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临摹生字。
1、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
2、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3、临摹生字。
4、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提出批评指正,但也要指出哪一笔写得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5、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会默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听写生字词。
二、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学习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1、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板题:刘姥姥进大观园)。
2、出示目标
(1)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学习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大屏幕显示)
(3)过渡语:同学们,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生动形象,使人物如在眼前,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赏析各具情态的'笑
1、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指导
(2)默读课文7、8段,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时间:6分钟。
2、学生自学。
3、讨论明确:
(1)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单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2)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他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3)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4)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5)贾母笑得流出了眼泪,反映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1、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指导
(2)默读课文,思考:刘姥姥是如何逗众人开心的?说明刘姥姥是个怎样的人?时间:6分钟。
2、学生自学。
3、讨论明确:
(1)语言描写,村言俚语,如“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哪里拿的动他”等。
(2)神态描写,滑稽的表情,如要高声说话后鼓着腮不语等。
(3)笨拙的动作,如夹鸽子蛋等。这说明刘姥姥是一位用语粗俗,喜说笑,老于世故,会讨好贾母与贾府中的人,朴实,富有小农思想的村妇形象。
4、教师小结
文章围绕“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中心事件,抓住典型细节,特别描绘众人“笑”的场景时,生动传神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写作方法值得借鉴,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
(五)当堂训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限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答案:D.3分,A.2分
解析:B——“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此处隐藏6909个字……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2.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内容吗?
(明确: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刘姥姥表演“笑剧”。)
三、深入文本,详解课文
(一)了解舞台搭建(环境描写)
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明确:是课文的第一段。“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了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二)明确角色分工
请同学完成填空:
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刘姥姥,凤姐和鸳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
(三)复述笑剧过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的过程。
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凤姐、鸳鸯密谋。
2.鸳鸯给刘姥姥说戏。
3.“筷子不伏手”。
4.“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5.夹鸽子蛋。
6.细说根由。
(四)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
先小组内讨论,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1.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
刘姥姥:
(1)“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大智若愚。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2)“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淳朴节俭)
(3)“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率真自然)
(教师出示三句话,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2.再观其行。
(1)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2)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教师明确: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凤姐:聪敏,爱捉弄人……
贾母:仁慈……
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可谓经典。)
3.作者寄托:
过渡: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过渡: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不,他还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贾府如今的景象。)
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出现的一个小人物。作者对她却情有独钟般地加以塑造。作者首先是同情她,让她有充分施展自己的舞台,到她解救巧姐,那就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崇敬了;然后是启发我们思考,作者很显然是借着这样一个人物的塑造,对贾府的命运,从穷奢极欲到逐渐衰败,是寄予了深深的鞭挞和批评的。)
(五)剖析作品手法
人们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胸有丘壑,立意高远,层峦叠嶂,妙隐成文”。单单从节选的课文,我们能够窥见整部作品人物塑造之全豹。
刚才我们对刘姥姥性格形象分析的时候,已经列举不少人物塑造的技巧,下面请同学归纳。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1.动作描写2.语言描写3.烘托手法)
表演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投影展示——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教师明确:为了表现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作者主要采用了用配角人物加以衬托的写法。)
教师归结: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六)学以致用
1.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是作文技巧中较高级的技术手段。下面请同学学习和借鉴本文所学,完成一个由几个人物参与活动的场面描写,运用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为关键的是要用好烘托手法。
2.安排学生作品展示。
附:板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语言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动作凤姐:聪敏,爱捉弄人
烘托贾母: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