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5-10-17 09:29:08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制作“小池风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按要求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出其不意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⑴“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⑵“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⑶“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⑷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

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继续学习

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演示课件。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

“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

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

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小结学法

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七、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

(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 ……此处隐藏988个字……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

小朋友们,知道睫毛在哪吗?用手指指。

对了,睫毛就长在眼睛的边上。板画:像睫毛一样的芦苇。

指导朗读 指名读 女生读

3、这么美丽的小池塘,是春风姐姐把它唤醒的,指导朗读第一句。

4、醒来的小池塘多可爱啊!水波一闪一闪的,长长的芦苇像睫毛,真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谁来美美在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引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姐 吹

六、小结。

小池塘风景如画,下一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用明亮的眼睛继续寻找小池塘的美景。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该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到底如何安排?教程究竟怎么设计?第一课时真的没有精彩展示吗?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还应该有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那么,怎样使第一课时教有实效呢?我在执教时尽量做到简中求实、简中觅效。

1、以简约的导入求实效。

简洁的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使其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本人在执教《小池塘》一课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把学生从寒冷的冬天的情境带入暖意融融的春天,从而带入到美丽的“小池塘”边。

2、以简明的初读求实效。

初读是学生初次感知教材,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依据教学目标,初读的设计也简单明了,让学生觉得学起来目的明确,有可操作性。如:第一遍初读课文,做到不漏学、不添字,把不认识的安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通过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知全文。

3、以简洁的过渡语求实效。

简洁的过渡是简化教学环节最见效果的一个程序。精心打磨过的过渡语言简意骇,既承上启下,又能引领学生由初读过渡到精读。如:刚才我们分小节读了课文,你眼中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从而过渡到小池塘就像明亮的大眼睛即第一自然的内容。

4、以简便的方法教起始段落或重点段落求实效。

本人在理解朗读第一自然段时,一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二是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引导学生潜以揣摩、感悟理解。这样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之中,能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读中感悟。

总之,第一课时的教学贯在简洁,贵在朴实。我们要像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的那样:“学会有选择地放弃,适求课刻的简单。”一句话,第一课时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生字)训练,提高其语文素养的起始点。

当然,有些环节还可以设计得更为精巧细致一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仅是本人一家之言,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师生双方的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本人执教后提笔书写`冷'与`暖',不仅别有一番风味,更是为了孜之以求,积极进取,做不畏劳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索者”。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小朋友,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在哪儿找到春天了?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可以将孩子们带入到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二、看图范读课文。

1、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找春天,去哪儿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池塘画面)我们这是来到哪了,你看到了什么?

2、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课文。

小池塘多美呀,你们想去池塘边看看吗,那就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不仅可以发现春天来临时大自然的变化,而且还通过自己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美。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姐 吹 波 只 边 阳 红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小池塘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段。学生自由说小池塘的样子。

(2)朗读句子,感知水波和芦苇的特点,从中体会比喻句。出示句子:“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尾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边看课文插图,边读,体会比喻句。多美呀!让我们带着对小池塘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朗读这两个句子。

(3)小池塘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他也在细心的观察着大自然的变化呢,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呢?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通过这只大眼睛,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现在就让小朋友上黑板来贴一贴,把你认为最美的事物贴在图上,并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太阳、白云、月牙、星星拿出,让学生边贴,便练习背诵相关语句。

美丽的小池塘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说句子。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还可以让学生在贴一贴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要怎么样赞美小池塘呢?

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出示小池塘画面)多美的小池塘,让我们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次吧。配乐朗读课文。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会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从而产生真切体验,喜爱小池塘,赞美小池塘,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读。]

五、总结课文。

小小的池塘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自然界就是这样神奇,投身自然,我们才会发现它真正的美。

板书设计:

白云 白鹅

太阳 气球

小池塘

月牙 小船

星星 珍珠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以读为主,通过自读、品读、感情读等方式,借助图像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感悟、体会池塘以及大自然景色的明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