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静物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色彩静物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色彩静物画教学设计1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1、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掌握简单的构图的能力。
2、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3有效锻炼孩子大脑发育,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且有利于左右手协调。
4、提高审美和认知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掌握一技之长。
《沙画》
活动形式:分组
活动准备材料:
沙子
沙画板
一、观看沙画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二、示范制作沙画方法:
1、介绍基本手势和握沙动作。
2、介绍各种画法。
3、教授各种笔触和线条。
活动主题有以下三种:
1、勤俭节约,朴素型(生活型)
(1)活动意义:以画面进行潜意识熏陶,从而起到教育意义,培养孩子节约意识,树立优秀品格。
(2)画面表现:
第一画面为饭桌上,剩下大堆食物,第二画面为房间里,堆满的新旧玩具。
第三画面为田地里,阳光爆晒下的农民伯伯,正在辛苦劳作。
2、顽强拼搏
斗志型(梦想型)
(1)主题意义:通过简单的画面不仅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且激发孩子内心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挫折能够不娇弱,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积极向上。从小培养优秀品质。
(2)画面表现:
第一画面为大海上,航行的帆船平静地行驶。
第二画面为暗礁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和摇摇欲坠的帆船。
第三画面为,海平线上的旭日,远方的灯塔和渐渐平静行驶的帆船。
3、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轻松(学习型)
(1)主题意义:简单的画面遵循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一方面孩子们希望和父母在一起这是现代父母不能经常陪孩子在一起历经生活中简单的遗憾美好每个孩子们内心的梦。也许这能让孩子们在压抑中放松。,开发孩子的思维,享受生活中的美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山水。
画面表现:
第一画面为海边沙滩,海平线上朝阳升起,椰子随风摇曳。第二画面为在沙滩上的.人玩耍,天空飘来的云彩,海上浮着游泳圈。第三画面为夜幕下满天的繁星和散步的人群们还有交织的路灯。
(初学画面内容尽量简单考虑小孩的学习和操作能力,随后有其基础再往上添加内容。)
1、分组画画,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2、分组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四位沙画师,每位沙画师一百元;沙子共一百元;设备损耗费五十。
色彩静物画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作业认真、与人合作交流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实验法、演示法、探究法、合作法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通过复习,提高了学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能力。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
要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运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 ……此处隐藏8943个字……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2)学生自由运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用“—— ”画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问我答读。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养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生: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
师:这是一件好事吗?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
师:这是一件坏事吗?
生: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 ”标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词语。
(5)分享展示。
(6)你问我答读。
师:塞翁丢了马,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却不怎么介意,轻轻松松地说:“丢了马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师: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件事说不定会带来灾祸呢!”
师:他的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塞翁很伤心吗?
生:可他却没看出有多难过,最后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过渡:我们学习玲玲和塞翁的故事,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来诵读一首小诗。
2.拓展阅读:你读我诵《祸福相依》
(1)师生(男女)承接读。
师:祸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祸之所伏。
师:孰知其极?
生:其无正也。
(2)古今对译读。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会发生很多意外。遇到坏事时,我们该怎样做?遇到好事时,又该怎样面对?老师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和《塞翁失马》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色彩静物画教学设计11【知识与技能】
学会对比色、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进行静物画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名作、技法学习、摆放静物和静物画写生或创作实践,达到能够欣赏和绘制静物画,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静物画感受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审美的眼睛去体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尝试动手表现这些普通事物中蕴藏的美,借此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重点】
学习色彩搭配的方式以及写生法的创作方法。
【难点】
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表现静物画并且突出色彩的搭配。
环节一:设置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静物(苹果、罐子、盘子),引导学生摆放组合,并提问这些物品可以怎样组合?喜欢哪种组合?说明理由。
学生动手摆放,教师结合情景顺势引出课题——《色彩静物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感知色彩
(一)色彩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忆色彩的三要素包括什么?画中的鸡冠花有用到色彩的三要素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色相、纯度、明度。
(二)对比色
教师展示作品《鸡冠花》与照片中的鸡冠花,引导对比赏析,并提问真实鸡冠花的花朵和叶子与油画作品中的鸡冠花相比较有怎样的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鸡冠花叶子和花朵的表现更加的概括,用色较为大胆,叶子和花的颜色对比较为强烈,使得作品更加的富于魅力。而画中运用了红绿两种不同的色相,对比关系强烈。在纯度方面运用暖绿色的叶子和背景,衬托出红花的艳丽繁茂。
(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金鱼》、《静物》,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两幅作品在用色上有怎样的区别?具有哪些特点?与真实场景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马蒂斯的作品《金鱼》属于强调色相对比的静物作品,没有众多的蔬果、器皿和衬布,各色花早围绕着游动的小鱼,生机勃勃。桌面下的重色不但使主体更加突出,也起到统一整体的协调的作用。
《静物》这幅画强调属于强调明度对比的作品,墙壁和衬布以柔美的灰调子衬托梨子的鲜艳,梨子周围有较粗重的轮廓线,下方有浓重的阴影,突出了梨子鲜明的色彩;亮度很高的白色瓷器使画面产生很强的节奏感。与我们真实的场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写生创作)
2.教师演示写生法的步骤,讲解要领:
①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
②定色调:根据静物组合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从暗部色彩入手,概括并且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
③调整色彩关系:将亮部颜色跟上来,铺完整个画面,使画面的主要色彩关系完整地展现出来。
④深入刻画:对细节进行深入刻画,使作品更加完整。
3..教师摆好静物,引导学生用水粉完成静物写生,注:在写生过程中可适当减弱写生对象的纯度对。(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作品完成后通过自愿分享、互相展示、教师总结多角度展示作品,开拓绘画思路和巩固绘制色彩静物画的方法。
2.复习色彩静物画的方法写生法。
3.升华情感:同学们在课后要多多的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用色彩美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