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夜思》教学设计15篇(精华)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夜思》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反文旁”。
2、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朗读、背诵古诗。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表现外出游子静夜思乡的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诵读是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理解古诗;通过解读“月”,让学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来体会诗人情感。
3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4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朗读、背诵古诗。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学时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学时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学时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美好意境。
2、师:中国古代诗人也非常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揭题,读题
(1) 老师板书题目《静夜思》(故意把思写大些)。
(2)抽生读题,提醒学生注意“静”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齐读课。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到安静的夜晚,很思念家乡。
(5)重点疑“思”:看老师把这个“思”写得这么大,谁来给它找个朋友,(思想,思念),那它在古诗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吧?
活动2【讲授】静夜思
二、学习古诗,在诵读中悟
1、学生读诗,找答案。
2、理解故乡
3、简介诗人,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故乡在哪里呢?就是现在四川的江油青莲,他在这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20年。他是一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后,还把自己的号取为“青莲居士”。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每当这样静静的夜晚,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吟诵这首诗:
4、老师配乐读古诗
5、学生练习读
6、各种形式诵读古诗
7、渲染气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师:李白非常的思念故乡,他到底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1)学生说: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学、田野等
师:这些亲人、朋友、同学他再也没见过,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鳅、放风筝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 伤心、悲伤、难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师:再没见过他的亲朋好友,他伤心地读古诗——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伤地念古诗——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静静地吟诵古诗——
(3)小结:我们读古诗就是要这样,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环境,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入情入境地读。要表现静我们就读得轻些,要表现悲伤,就把声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重点词解读“月”,体会诗人情感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李白就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可是这与月亮有什么联系呢?
1、请孩子们自己小声地读诗,看看诗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月、霜。
师:孩子们,第一句诗就直接告诉我们月光像地上的——霜。你们见过霜吗?什么季节才会有霜呢?是啊,诗人说月光如霜,不仅是因为它们视觉上都给人很亮的感觉,还因为作者此时感到很孤单,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乡。你们看诗人,明明心里很悲伤,却不说出来,却说月光如——让学生说出来。(表扬接上来的孩子:真聪明,认真听课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那以后读诗的时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诗人的心情是悲伤的。第二句诗,也写到了月,诗人抬起头来望月,望就是——看,抬起头看。他抬起头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3、小结: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一轮明月,触动了李白那悲伤的心弦,就是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这轮明月,让我们同李白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活动3【活动】静夜思
四、说话训练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乡,请小朋友们,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6 静夜思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静夜思》教学设计2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得而知。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于是,我选择了《静夜思》这样一个活动,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及舞台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又让幼儿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了自我的认识与想像。《静夜思》这首歌曲是d小调4/4拍结构,人带来一种忧伤的感觉,将作者李白思念家乡的情愫娓娓道来。全曲共8小节,节奏型是x,xx,x—, 旋律的起伏是按诗歌的平仄音进行的:如第一小节最后一拍到第二小节的几个音是sol~m~la,这是为“月(仄声)光(平声)”两个字特意进行的安排,s01~m是下行小三度,1a又回到了主音,正好符合仄声到平声的过渡,旋律的变化和语言的规律较为接近,符合大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配乐吟诵、歌唱及表演。
二、教学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此处隐藏21058个字……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配乐朗诵 《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师:如果你们也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到我们的《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同学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同学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身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同学依照自身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和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身的家乡)
2、同学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同学表达自身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身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同学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假如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和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干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同学读“思故乡”。
7、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示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身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