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7 18:17:10
《景阳冈》教学设计15篇(合集)

《景阳冈》教学设计15篇(合集)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阳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景阳冈》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

2.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3.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朗读,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2.通过朗读,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猜他是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共设四关,闯关开始!

二、自主学习字词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倚靠 玉箸 碗碟 一斤 俺家 绰起 手杖 擒获

勿动 肋骨 踉跄 呵呀 腰胯 霹雳 咆哮 铁锤 血泊

同桌互读,开火车检查等。

读准多音字:绰、呵、泊。

三、自主猜测词意

1.这篇课文和《草船借箭》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语句,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出词意的?交流理解。

梢棒:“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木棍的武器。

筛一碗酒:倒一碗酒。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误了自己”。

吊睛白额大虫,客官,店家,榜文……

3.总结猜测词语的方法:

(1) 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 (3)联系影视作品(4)借助资料……

4.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猜测文中不理解的词意,交流。

四、自主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找出各部分对应的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自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

(1)找句子 :找出文中武松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

(2)想特点 :表现了武松的哪些性格特点?

(3)做批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旁边。

(4)感情读 :读出语句表达的情感。

2.学生交流:

(1)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表现出武松的'豪爽倔强。

(2)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老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表现出武松爱面子。

(3)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表现出武松无比勇猛。

(4)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表现武松武艺高强。

(5)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表现出武松的小心谨慎。

(6)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表现出武松考虑周全。

3.学生交流武松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出武松的特点。

4.学生边交流边板书特点。

豪爽倔强 无比勇猛

爱面子 武松 武艺高强

身手敏捷 小心谨慎

力大无比 考虑周全

5.小结:武松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凡人的一面。(为下节课评价武松做铺垫。)

六、拓展阅读:

1.《水浒传》中武松的其他故事:

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2.简介《水浒传》、武松及其他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等。

七、学生总结:这节课,认读了生字词和多音字,学会了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梳理了故事内容,通过朗读体会了武松的性格特点。闯关成功!

八、作业:朗读武松打虎部分,试着给家长讲一讲。下节课展示。

九、板书设计:

6.景阳冈

武松

豪爽倔强 无比勇猛语言描写

爱面子武艺高强心理描写

身手敏捷小心谨慎动作描写

力大无比考虑周全

《景阳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文中生词、多音字及难读难懂的词句,并理解意思。

2、用速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并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听过梁山好汉的故事吧。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结识一位梁山好汉--鼎鼎大名的打虎英雄武松。(板书课题,指导读好“冈”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1)生词:诡计踉踉跄跄(指导词义)霹雳(联系句子理解)腰胯迸出鲜血酥软

(2)多音字:挑着一面旗折作两截前爪

(3)难读难懂和古今异议词句:

筛了一碗酒吃那一惊三般一兜兜回来又打了一回坐了半歇吊睛白额大虫(读出威风,描绘老虎的样貌)请勿自误(释义)

(4)课件出示吊睛白额大虫、请勿自误的意思,指导学生与原词比较,体会原词的特点。

2、思考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指生抓住主要资料概括,教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细读“打虎”,感受武松的武功高强和智勇双全。

导语:大家想先读哪一部分请大家用心读“打虎”段落,边读边分别标出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看其中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就像武松活灵活现地出此刻你面前一样。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看感受到了什么

(一)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板书,体会武松的英雄形象。< ……此处隐藏22380个字……不敢上前,就这样上了船,安然离开了。同学们请你们找一找关键动词吧。

师:找的很全面,那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动词表现了关羽的什么特点呢?

生:胆识过人。

4、小练笔。

光说不练假把式,其实我们身边就有着很多有个性的人物,呵呵,比如说焦中旭同学,那天玩教室门,碰到了我的手,看看现在还有点淤青呢,接下来,咱大家就发挥想象,写一写这个场景吧,注意一定要突出焦中旭同学的性格特点。

师:来看看,大家的作品,来吧,就看看焦中旭本尊的作品吧!写得还是蛮不错的。他用到的经典动词有?

生:握、推、甩、张、跑

师:透过这些动词,一个怎样的焦中旭呈现大家眼前了呢?

生:调皮捣蛋。

三、总结

是够调皮的,不过老师还是很喜欢他,毕竟他有很多优点,爱读书了,乐于助人了等……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今后写文章时,希望大家能学会今天这样的表达方法,那就是:先确定自己要写谁,然后准备围绕那些事来写,最后再文文段中用上准确的动词,那么一个鲜活的人物即将诞生,请大家,收好这个法宝,将它铭记在心,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景阳冈》教学设计15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4、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⑴喝酒。

⑵上冈。

⑶打虎。

⑷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⑴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⑵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

(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景阳冈》教学设计15篇(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