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7 22:41:10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蜀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讲述】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诗作《登高》和《蜀相》,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板书】蜀相登高

【投影】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下面请大家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蜀相》,后读《登高》。

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诵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利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对熟悉的杜甫诗作的背诵,意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引逗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

蜀相

登高

创作时间

760年

767年

季节

春天

秋天

抒情特点

借古人抒怀抱

(咏史诗)

借登台遣郁闷

(咏怀诗)

情景关系

乐景写哀

景中含情

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孤愁、悲苦

参照比较

探得诗心

1、感性的比较

【讨论】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2、理性的比较

【投影】两首诗对比表格

【讨论】

1、说出两首作品写作的时间和作品反映的季节。

2、研讨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明确: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3、指出写景句,讨论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体会“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的感觉:凄凉萧条。

抓住“自”和“空”,体会于春色好音中隐含的寂寞苍凉之情。

4、比较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伤叹惋/孤愁悲苦

指名回答。实话实说。

学生相互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填写表格。

诵读二

学生反复推敲两首诗中的写景句子: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体会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的特色。

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景与情是抒情诗的关键,对此作重点突破,处理好点面关系。

涵咏字句

品出诗味

在领会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后,以这样的感情进行集体诵读。

【讨论】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寻:事实上,诗人难觅真正的蜀相,诗中的“自”“空”和末一句可以说明;

悲: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

2、结合杜甫生平,理解寻与悲的关系。

【板书】

《蜀相》《登高》

沉郁顿挫

寻悲

因“寻”生悲,悲由“寻”来

【总结】

从两首诗看杜甫的人生悲剧,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诵读三

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语“寻”、“悲”,作适当讨论。

选择一个字来理解全诗,一方面是为了让分析能落到实处,避免架空。另一方面旨在传达出古典诗歌凝练传神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字句,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迁移训练

总结评价

1、迁移训练:拟写对联。

教师出上联: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

集体诵读两首诗

2、布置作业

【投影】杜甫肖像

【总结】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 ……此处隐藏15595个字……讨论回答)

问题:“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1、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映阶—映照着台阶 自----独自。空---白白地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问题2、颔联选了哪些意象组成什么意境?作者通过春景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答案示例: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清新明丽的春景图。作者表达的不是喜悦之情,而是凄凉孤独之情。有“自”和“空”可知这里来这里人很少,而且诸葛武侯成为当年的丰功伟绩已成为过去。

问题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明确:自,空)(指名学生回答)

问题4、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示例:“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

(3)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问题1、解释重点词语意思:(指名学生完成)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繁——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问题2、从中看出诗人敬仰诸葛武侯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教师小结)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敬仰的缘由。

(4)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

问题1、“出师”指什么事?(指名学生回答、补充)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问题2:“出师未捷”和“泪满襟”包含了诗人的那些感情?(指名学生回答、补充)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哀伤、叹惋之情。

问题3、“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包括诗人吗?(指名学生回答、补充)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三)、梳理探究,领会写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问题一:本首诗有哪些表达技巧你认为用得好?为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本首诗中作者表达了那些感情?

教师小结:主要艺术技巧:寓情于景 借古抒怀

作者的感情: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

(四)、拓展训练 学以致用

(一)课堂检测(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名回答完成)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二)、拓展训练:考试中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1、(多媒体出示)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跟踪练习1:本诗的前两联如果考炼字,如何提问?(学生相互提问)教师点拨答题方法(多媒体出示)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

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跟踪练习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学生讨论,按老师点拨的方法作答)

答案示例: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三、课堂小结 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1、背诵并默写此诗。(必做)

2、学习了此诗,你内心涌动着很多话想对杜甫说,请你以“杜甫,我想对您说:”为句式穿越时空隧道,发一条信息给他吧。(选做)

3、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诗歌。(选做)

《蜀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