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8 11:41:06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估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估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

5、练习巩固

①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此处隐藏13605个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估算》教学设计15

第七课时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新课

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401608597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新授

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6)200哪来的?(同桌讨论。指名说。)

7)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2.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

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估计要几百元?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提醒:为了方便你过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时候还记得你买了哪两样东西,最好用笔记下来。

5)指名说,集体判断。

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各接近几百?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2)同桌说一说。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

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估算结果,是怎样想的?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3)生独立计算。4)指名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

3)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

4)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估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