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连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算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对于第二种方法,则重点引导学生是用50元减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办?怎样列竖式解答?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习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连加》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材分析: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学情分析: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lián jiā
连 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1=8
三、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
2.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此处隐藏14059个字……>
请同学们尝试算一算这三个算式
左边两第一题,中间三组第二题,右边两组第三题
汇报。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先计算出第一步的答案,用第一步的答案加或减第三个数就可以了。大家学会了吗?
那老师考考大家。出示:3+4+2、9-1-2
请大家计算在练习纸上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之后给学生更多的情境图,从动态图到静态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训练学生理解能力。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连加》教学设计15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