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具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
(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
(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生:认真读文,指名回答
三、品读感悟
1、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生: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并画一画
2、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轻、快
3、读一读
生: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4、指名有感情的朗读2.3节。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并指名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5、播放课件:
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
生:欣赏,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学生相互交流
6、指导朗读
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小组互读,指名读)
7、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生:根据理解课文回答
四、自由拓展
1、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生:想一想,有条理的回答
2、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我总结(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 ……此处隐藏3270个字……。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回忆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于诗歌语言凝练,跳跃性较大,有学生不易读懂读透的地方。所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艾青在诗坛的重要贡献以及这首诗的年代和创作背景,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作了铺垫;课后我还请学生继续收集艾青的诗歌诵读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诗歌的兴趣。
(二)注意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
课上,我运用“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这不仅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还使他们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了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运用课件呈现了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色,配以清幽的音乐,还注意用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情。
(三)在教学中我能深入浅出地渗透对意象的解读。意象和意境无论是在诗歌创作或诗歌欣赏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入浅出地渗透了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如在学习第2小节时,我注意启发了学生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请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了诗人是通过对孩子的描述,来表达他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学生模仿诗歌这一特点即兴创编诗歌做到必要的指导。
(四)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五)根据诗歌教学特点,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
因为诗歌的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而使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所以课上我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和韵律美,读中感悟了诗情,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体会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和体验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陶冶和审美愉悦。
而背诵诗歌不仅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加深体验和感受,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7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最近刚下了一场雪,大家有没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戏?人们赞美雪,不同的人对雪的感受不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课文,扫请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看准生字、新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新词看准了吗?谁想来大声的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严重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4、播放录像或课件: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6、指导朗读。
7、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质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诗中所写的小孩究竟是谁等。)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六、总结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下雪的早晨喜悦和期盼下雪————夏天的树林(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作业设计: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