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必备(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散文。小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渔翁的启发下,小作者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2、教材地位分析:
这篇课文是继续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训练的范文。也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好课文。同时课文在用词造句表达方面准确生动,具体详细,是学生学习写生动写具体的好例文。最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的教育。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本班学生热情积极,课堂上能大胆发言。初步学会了在阅读时边读边想,提出疑问。并能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初步解决问题。但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薄弱,有待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训练,逐步提高。
【教学设计的理念】
1、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这种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给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2、情境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运用图片录音等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语言训练理念:新课标中指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在课的设计中,重在读的训练,努力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获得语感。
4、建立积极的鼓励机制。我的课的其中一个理念就是──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重视每位学生的表现,不错过任何一个称赞他们的机会,甚至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诚挚的称赞。无论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努力地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和力量,从而充满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阅读课文,了解翠鸟捕鱼的活动。
⑵比较句子,体会翠鸟动作敏捷,捕鱼的高超技术。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2、发展方面: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通过外形、动作等的描写写具体的写作手法。
3、教育方面:
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激发保护鸟类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的外形和捉鱼时的灵活敏捷,学习体会作者用词遣句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议练结合法、直观法等。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大家还记得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吗?
设计意图:把翠鸟比作学生的朋友,符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前一节课从文本中了解到的关于翠鸟的外形特点的,转化成自己语言说出来,得到一次说的训练。学是为了用,所以这训练能激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语言。
二、检查课前收集的关于翠鸟的资料的情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设计,能让学生学会课堂的学习还得与课外的知识相结合,培养收集资料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好习惯。
三、读悟2、3自然段
1、过渡:
到底这位捕鱼高手怎样捕鱼的呢?我们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翠鸟怎样捕鱼的句子。
3、指名读出有关的句子。
4、读句子,用“____”标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的词。引导理解这些词句。
5、随机引导学生对比理解两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⑴投影出示对比句:
①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②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⑵学生读,想想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句子写的好,为什么?
⑶小组学习,发表个人的看法。
⑷师生合作体会句子表达的具体、准确。
⑸用同样的方法比较第二组句子:
①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②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⑹感情朗读,读中升华对语言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围绕“读”展开:做到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升华。正如古人说的:书读白遍,其义自见。教师避开烦琐的讲解,把时间交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获得语感训练。此外让学生通过前一组句子的对比,尝试自学理解第二组句子,进行学法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四、读悟4、5自然段
1、过渡: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捕鱼本领也很高,你们喜欢吗?如果你就站在水边,看到可爱的翠鸟,你会有什么想法?(指名表白)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
2、自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想捉翠鸟的句子。
设计意图:正所谓“将心比心”──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贴近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理解。同时为下面的感情朗读作了铺垫。
3、读老翁的话,想想你从中知道什么?
4、师生合作体会。
5、应该怎样读出老渔翁的语气,让学生试读读。
6、指名表演读。(比赛读、评读)
设计意图:在感情朗读中,让学生在读中受到爱护鸟类的思想教育,注重的是“读悟”的过程,而不是架空在语言训练中抽象的说教,把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熏陶与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真正受到影响。
五、小结全文
1、积累训练:
课文描写了一只外形美丽,动作敏捷的翠鸟,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把你喜欢的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大家听一听。(小组交流)
2、点拨作者捉住翠鸟的特点写具体,表达喜爱之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运用。
设计意图:读 ……此处隐藏19726个字……请同学们看这三句话。
师:课件出示三句描写颜色的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师:自己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能把句子中描写颜色的词读出来吗?这么漂亮的颜色你喜欢吗?试着读读看。
2、感觉不是那么漂亮,现在现在这只可爱的小翠鸟,它飞到了你面前的桌子上,仰起小脑袋转动着灵活的眼睛,想听听你怎样描述它美丽的颜色呢!你怎么读?
3、小翠鸟说你把它的颜色说得真漂亮,它飞到你的`肩膀上,要和你做好朋友了。大家想读吗?来,来,可爱的小翠鸟已经飞到你们的面前了。我们一起来说给它听吧!
4、它们都是比喻句。
师:用比喻句来描写颜色,让人感觉这颜色好像更漂亮了。那你能试着读一读吗?老师没听出它有什么漂亮的颜色,谁能帮他把描写颜色的词找出来。
师:大家把翠鸟漂亮的颜色读得更漂亮了,这么漂亮的颜色我们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谁能用鲜艳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生交流。
师:同学们再认真读这三个句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刚才老师说:如果我们把观察到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会让人更清楚,这里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颜色,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种好方法。
师: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图片中,从文字中抓住了翠鸟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可爱的小翠鸟会飞到谁的心里去。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师:谁来向我们同学介绍下这可爱的小翠鸟?
生介绍。
师:大家都很想介绍对吗?来,我们一起按老师的提示,说说看!
师:说得真好!看来这只小翠鸟已经飞到你们的心里了。课后让我们也像小作者一样,抓住它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吗?
三、精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我们认识了解了翠鸟外形上的特点,你还想不想了解翠鸟其它方面的知识?说说看!
师:大家想知道的知识可真不少,看来大家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不过能提出问题还得能解决问题,那就更棒了。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那就是读书或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2到5自然段,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师:翠鸟除了外形漂亮以外,谁还知道它另外的特点?
预设:翠鸟很会捉鱼。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刚读完第一句话时)
师:这句话写翠鸟飞得怎样?
生:翠鸟飞得很快。
师:那刚才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很快?再试试。
生:(再读)
师:这次飞得快多了。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这是一只超重量级的翠鸟,不然,它怎么会落得那么重呢?还愿意再试着读轻一点吗?
生:(又读)
师:一眨眼,你就帮助这只翠鸟成功减肥,厉害!(生大笑)为什么要读轻些?
师:翠鸟落在苇秆上干什么呢?猜猜此时的翠鸟在想什么?
生:想象说话。
生:(再读)
预设:翠鸟捕鱼速度快,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这次抓住了翠鸟动作快这一特点来写可爱的翠鸟,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的动作很快?
师:还从哪儿可以看出它捕鱼的动作快呢?
生:交流!
师: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你为什么认为这句话可以看出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小鱼的机灵与翠鸟的锐利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更突出了翠鸟的快。)
师:还有吗?这句话大家自己读读看,可不可以把它删掉?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你认为不能!你为什么认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翠鸟动作快。
师:刚才这只小翠鸟告诉了我们它捕鱼动作快,还有哪只小翠鸟来说说你其它的本领?
生:飞得快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交流。
师:不过你刚才可不是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谁能轻轻地落在苇秆上?
师:谁再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住在哪儿,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看黑板,你选择哪个答案?说说你的理由!
师:哦!陡峭的石壁,第一个不陡是吗?板书陡峭!
师:我们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已经得到了解决,如果同学们还想深入了解我们的好朋友翠鸟,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上网,读书都可以。
四、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与读书,了解了翠鸟外形与动作上的特点,并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去描述,谁来说说看,如果让你去写一个小动物你会怎样写?
生:交流总结写小动物的方法。
五、学习本课生字
六、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采用“长文短教,主次分明;创设情景,内花表达;注重积累,多中求佳”具体表现在:
1、注重朗读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时,我采取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指导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2、注重结构上的详略安排:
《翠鸟》一课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样子、二是捕鱼、三是住处。而这三方面内容中样子和捕鱼又是重点,样子和捕鱼相比,翠鸟的样子又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首先理解“翠鸟”的“翠”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象上首先对翠鸟有个整体的印象,接着通过画面欣赏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后,随即结合文本,读读课文,文中怎样描写翠鸟的样子呢?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通过总分段式进行设问。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读句子、理解句子,明确了课文的写法:先总写了翠鸟羽毛非常毛鲜艳,然后按照顺序又分写了头部、背部、腹部三部分羽毛颜色,每一部分都是抓住各自的特点围绕颜色鲜艳来写的。不仅如此还注重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比较句子、朗读句子使学生懂得翠鸟的头部还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部羽毛还像浅绿色外衣,腹部羽毛还像赤褐色衬衫,翠鸟的颜色真是太美了。而这些都是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这样使知识得到内化,使喜爱翠鸟之情得以充分表达。
教学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容量较大,在时间安排时,自己缺乏调控能力,造成时间的前松后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锻炼自己,真正形成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