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第8课 保存文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保存文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有保存文件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讲评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够把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输入拼音和汉字,但没有保存下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保存文件。
二、新授
1、用键盘写几个句子
我们按照上节课打开“写字板”的方式打开写字板,然后从键盘输入拼音和文字。 (学生完成。)
2、如何保存文件
输入完成后,如果想把它保存下 ,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总结。
(1)将指针移到“文件”菜单上,然后单击,弹出“文件”菜单;
(2)在菜单上选择“保存”命令并单击,Windows就弹出一个叫“对话框”的窗口,在对话框里,我们继续保存文件;
(3)在“文件名”的文本框里输入文件名“练习1”;
(4)输入了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文件就保存下来了。
现在来检查一下,文件是否保存下来了。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打开”命令;
(3)在“打开”对话框里,应该找得到刚才保存的文件,然后单击“取消”按钮退出。
小技巧: 保存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这样可以快速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打开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快速弹
出“打开”对话框。
文件的保存又叫存盘。文件保存下来后,可以继续输入文字,修改文件,然后再次存盘。再次存盘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快速保存文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件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同信息打交道,例如在计算机上写过的文章、画过的画等等,为了方便以后使用,都要保存下来,这些保存下来的信息,就是文件,文件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一段电影、一个程序、一组数据等等。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建立的文件是哪些,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文件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那我们大家就来看看文件的命名规则到底是些什么?
二、文件的命名规则
文件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姓、有名,这是取名字的规则,文件的命名也有规则。
(1)文件名通常由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小数点隔开。例如:xuexi.doc、学习.doc、图1.bmp、歌曲.wav 等。
(2)文件主名可以是英文字母、汉字、数字、标点符号等字符组成,最长可达255个字符。扩展名一般不超过3个字符。
注意: (1)标点符号中的*、?、、/、、:、”等符号不能用于文件命名。
(2)在文件命名中,英文字母可以用大写,也可以用小写,作用是一样的,如ABC .DOC与abc.doc是同一个文件。
三、知识拓展:
文件的扩展名主要用来表明文件的类型,文件的扩展名相同,功用和作用也一样。如写字板文件的扩展名是doc、画图文件的扩展名是bmp、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wav、电影文件的扩展名是avi等等。
四、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1、练习2 )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巡视指导学生,全班汇报。
五、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4.3“美化文档”的第一小节。“美化文档”这节课的内容处于文章的修改与打印之间,是经过努力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篇精美文档的关键,是对文本录入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节是这一内容的开篇,它一方面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美化文档的着手点及基本思路,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以及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方法;认识文字的特殊修饰效果,掌握其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地对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修饰,使之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四、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为手段,以发现为宗旨,以感悟为目的。
五、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以任务
驱动法为主,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指导,控制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资源
1、自制PowerPoint演示课件。
2、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
3、联想“传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出示三幅内容完全一致的word文档:
没有 ……此处隐藏18397个字……学们了解交通安全信息只能通过图形标志来获得吗?盲人是怎样知道当前道路的交通信息的?
请学生想出一些方便盲人出行获得交通信息的方法。
方法:盲杖、盲道、语音提示等。
五、 信息的加工
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加工。
练习1:观看完导盲犬短片,并回答问题。
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盲人获得外面的交通信息,它就是导盲犬。我们来一起看看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问题:(1)、导盲犬的以哪种信息表现形式来传递信息的?
(2)、是什么样的狗都可以作导盲犬吗?
(3)、你认为可以带导盲犬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吗?
练习2:如果我们的同学中有盲人,你会怎样做来帮助他们获得周围的信息?
六、信息的传递
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和短片的观看,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交通安全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我们从外界接受的,那么我们只有被动地接受信息吗?不是。我们还可以是信息的产生者和传递者。
游戏体验:用各种方法来描述一个动作,说出自己知道这个动作的途径。
看 表演 画图 口头描述 写字
题目————>A————>B————>C————>D————>大家
七、信息技术
为下节课做准备
日常的信息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处理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那么信息技术是什么,怎样运用才能最快、最好地获取我们有用的信息?在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第一课的知识,利用论坛开展一次网上讨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定的流程和规范,在适当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一次网络讨论,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各抒己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社会,训练积极参与、礼貌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就某个问题发表文章、回复文章。
教学难点:
规范有序地进行网上讨论,注意对讨论情况进行有实效的总结。
教学资源:
教师事先查找一个可用的网上论坛(可使用学校网站或者教师自建网站)。
想在前面:
1、注意教学用网上论坛的选择
目前的网站以及其上的论坛数量众多,质量不等。要注意结合学生年龄和学校实际,选择健康的、方便操作的网上论坛。不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地方可以利用虚拟服务器技术生成一个网络环境,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2、注意一次讨论活动的流程安排
教材上提到例如一个流程“选择讨论主题——确定讨论环境——展开讨论活动——总结讨论情况”。这个流程应该体现在整个过程的完整上,只是在课堂上应该主要是后两个流程。前两个流程:讨论主题的确定可以结合班会、少先队主题活动、语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达到与其他学习活动的有机整合;选择讨论环境可以由教师提供支持。
3、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
涉及到电脑层面的操作,主要是在网上论坛注册、发表文章、回复文章。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这些操作。如果我们能在在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主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讨论收到一定的效果。在讨论结束后,还应该结合讨论情况,有意识的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不要单纯地只完成电脑方面的操作而忽略了这节课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定讨论主题
结合其它学科或者是班级主题活动在学生中征集主题,筛选出适合学生讨论的几个主题。这个活动可以在课前完成。
活动二:选择讨论环境
此环节建议利用上节课学生已经熟悉的网站。如条件不允许,可以重新选择。
1、教师推荐网站,学生熟悉该网站论坛界面,并进行注册操作。
2、学生自主选择,注意选择标准。
将选择好的'网上论坛的相关信息填写到课本相关表格中。
活动三:开展讨论活动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发表文章、浏览文章、回复文章等操作。
2、学生按选择的讨论主题分组进入论坛,选取学生代表就主题发表文章,全体组员开展网上讨论。
(建议确定出比较明确的讨论区,教师要作好巡查,一方面了解论坛操作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一方面注意了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活动四:总结讨论情况
1、分组把讨论主题和意见进行汇总,教师组织交流:
⑴讨论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回复是什么?
⑶各组讨论的最终意见集中吗?有几种意见?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从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进行操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各组的讨论活动。
3、教师对学生们讨论的最终意见进行一定的说明,对有失偏颇之处提出中肯的评判。与学科学习或者班级活动有关的主题可以利用讨论形成一定的共同认识。
课后活动:
收集讨论中出现的有特色的论坛语句,填写在书上表格中,结合语文学习,把这些语句和平常的语言进行比较,指导学生规范论坛语言。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资源选取自己需要的图片文字
2、制作图文并茂的导游说明
教学重点:行程地图的制作
教学难点:行程地图的制作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下的广播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你要和家人外出旅游,不仅应该制定一个旅游图,而且应该对要去各个景点有所了解,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我们进来就来试试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制作一个包含了景点介绍的旅游行程路线图。
新课:
一、技术准备
从专门的.旅游网站上寻找相关信息。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得到更丰富的信息。
(结合12、13课相关内容复习,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材料的收集。
1、设计准确地搜索关键词
2、用搜索引擎搜索旅游地图
(图14-1)搜索到的部分旅游图
3、网页文字信息的截取和使用
(图14-2)双窗口操作
二、制作图文并茂的导游说明
1、制作行程地图
(图14-3)线路图
2、介绍路途重要景点
(图14-4)重要景点介绍
可以象图14-4那样,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对重要景点进行简单介绍。在上图中,说明文字都在文字框内,因此,“粘贴”文字时,必须使鼠标准确地处于指定的文字框内。此外,文字框内也可以插入图片。
p921-2教师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