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7 22:41:12
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夜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夜思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诗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强调到了“不学诗无以言”的高度,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古诗那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任何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历来的小学教材都编入许多古典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就有80首。这些古诗深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材简析

《静夜思》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第三单元安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三首儿歌《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和一篇课文《阳光》,揣摩编者构成这一组课文的意图,不难看出《静夜思》、《小小的船》都是描写月亮的,《影子》、《阳光》两篇文章侧重在描写太阳,最后一篇《比尾巴》写出了6中小动物尾巴的特点。综合起来,每课都有比喻句,要借助课文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自然的美丽、神奇,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本文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写的一首游子深切思念故乡的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月亮为意象,在宁静的夜晚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诗中意境简单明了,诗句节奏具有音乐美,易被学生接受。让我们一起在如画的诗中来体会思念故乡的乐曲吧!

三、分析学生

小孩子上一年级时,还保留着不少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与习惯,比如说喜欢玩耍,好动等等。小孩的分析理解、识记能力比较弱,但他们的形象思维则比较好。小学阶段,是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的阶段。在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语音和笔画知识。基于小孩子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可以采用图片和儿歌的形式来认识学习生字词。同时,让他们慢慢地接受书面阅读,培养阅读语感。因此,这节课老师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听古诗儿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反复吟诵古诗,培养语感;通过图片认字游戏掌握生字词。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字词积累: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10个生字:“静”“床”“夜”“光”“举”“头”“低”“故”“望”“乡”,4个会写的字:“头”“乡”“床”“故”;

2、理解背诵古诗;

3、培养吟诵能力和语感,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以形象的方法学习生字,在阅读中提出疑问,积极思考,理解诗歌内容。

2、反复吟诵,背诵诗歌。

(二)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理解诗歌的内涵,想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一)吟诵教学法;(二)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三)配乐朗诵法。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综合考虑了新课标的要求和一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后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

七、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电脑、网络、课件、视频、多媒体展示平台。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静夜思》儿歌版、谜语、生字卡片,《静夜思》背景音乐。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兴趣,导入新课

1、师: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谜语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考考大家。有个东西‘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个镰刀。’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么?”出示课件,揭示谜底。接着学生的反应,“是的,是月亮。老师在给大家看一幅有月亮的画,不同的是它的旁边还有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和月亮有

什么关系?”展示课件,进入古诗学习。

(设计说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激起了同学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才会让老师教起来比较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本节以谜语游戏进入新课,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握重难点

1.老师先吟诵一遍,读准字音。

2.学生齐读,培养语感;然后请学生说他们所不认识的字,老师把字写在黑板上。并把需要掌握的字以课件形式出示。

3.请学生说说如何识记这些字,边学字边掌握古诗大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求思路,把握重难点。)

在这个环节,根据生字学习内容。比如当学到“思”字时,问学生“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呢”?(上面是个“田”,下面是个“心”),再问学生“思”是什么意思?(思念)在什么时候思念?(静静的夜晚)他在思念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1—2分钟后回答。当学生在读了古诗之后,明白了作者在思念故乡?随即问学生故乡的意思,此时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使他想起了家乡?(月亮)诗中说他是如何看到月亮的呢?(举头)什么是举?通过“举”字的学习,明白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因为太思念故乡,以至于他都把月光看成了“霜”。进入到“疑是地上霜”一句的学习。通过反复的吟诵、引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韵味及意境,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意。这样,既了解了古诗的大意,又对生字的识记比较深刻。

(设计说明:这个部分的学习主要是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并且记住字词。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检测训练,巩固重难点

游戏一:听儿歌《静夜思》

游戏二:摘月亮。把事先做好的弯 ……此处隐藏24364个字……。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会想到哪些亲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吧!

学生们读诗

六、指导书写“故乡”

1、观察占格

2、小组交流

3、描红书写

4、展示

七、作业

1、把《静夜思》这首诗读给家长听。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静夜思

——李白·唐朝

望明月

思故乡

静夜思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一篇李白的古诗,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光、夜”等9个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识字;会写“思、故、乡”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张驰轩,你会用哪个词呢?(指名回答)

师:原来在你们眼里我是……的。这是你们对我的“肯定和期许”,我会记住的!

2.在诗歌王国的灿烂天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

师:谁能说几个诗人的名字听听看?(指名说)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是呀!这许许多多的诗人,就像星空中灿烂的星星。作为诗歌王国的后人,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我们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歌王国中那最璀璨的一颗星星……(播放课件:走近——李白)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诗人是——(抬手示意)

生齐说——李白。

4.你了解李白吗?(指名说)

5.李白从小就特特别喜欢天上的月亮,天真地以为那圆圆的月亮就是白玉盘,就是“瑶台镜”(课件出示《古朗月行》)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注意诵出古诗的节奏和美感。

重点:“思”:当“心字底”上面部件中有“撇、捺、长横”时,下面的心字底要写得窄一些;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写得宽一些。(书空“思”的笔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你们应该都读过这首诗吧?(出示古诗,指名读)

2.通过古诗你们应该都认识诗中的生字了,红色的字是本节课的生字,全班拼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生回答)

教师相机指导:望,举,疑

A.课件出示:望

(1)这个字怎么记住它?(指名说)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王亡——声旁,月——形旁,形声字。

(2)出示练习(区别“望”与“忘”,指名读句子,回答)

师: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一样,但形旁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了

B.课件出示:举

(1)师: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利用字源帮助学生理解“举”的发展变化。

C.课件出示:疑

(1)除了随着古诗认识这个字,想一想在生活中哪里用到了这个字?

(2)给它们找个朋友,用熟悉的'词语记住它,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5.读词语。

课件出示:

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

疑是地上霜低头思故乡

(1)男女生上下读词语,边读边想一想:读了这些一上一下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古诗里面的上句和下句特别讲究这样上下两两相对,这样在读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有节奏,这是古诗的一个特点。

(3)师生配合有节奏地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读词语有两个目的:一是再现生字,在读中巩固;二是发现古诗上下两句词语两两相对,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三、再读古诗,学习朗读

1.教师诵读,学习古人读诗的方法。

师:古人写的诗,肯定有古人读的方式,古人是怎么读的呢?(古时候,人们喜欢把我们现在的一声和二声的声调适当拉长,而三声和四声读的适当短一些。)

师: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你也想读,你可以小声地和我一起读。(学生评价老师的诵读)学生练习读、展示读(教师指导朗读)

2.这首诗你们都很熟悉,你知道讲的是什么吗?(指名说意思)

3.师:你知道什么是故乡吗?(指名回答)

指导书写“故乡”。

示范写,生书写,展台展示,师生互评!(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4.背诵《静夜思》。

师:这首诗你们都会背了吧!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背一背吧!

5.唱古诗。

古诗不仅可以读、诵、背、还可以唱呢!

6.师:现在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了吗?再读诗题!

四、总结、延伸拓展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白独自一个人在外面,望着月亮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边说边贴板书)

2.拓展延伸:古诗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古时候还有很多诗人写了有关故乡和月亮的古诗,老师找了两首,请用我们今天学的读古诗的方法饱含深情地读一读。

出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指名读。

4.这两处出自哪两首古诗呢?老师作为礼物送给大家,课后读一读。

五、作业

1.背诵《静夜思》。

2.找一找《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两首诗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