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时间:2025-06-28 13:53:05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述和讨论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看待事物,正确、清楚地对待生活的福祸、得失、好坏。

【教学重点】

梳理故事情节,理解福祸相倚的寓意。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薄弱,但思维很活跃。所以,在设计《塞翁失马》的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参与的热情,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获新解

1、齐背全文

2、正字音

塞(sàì)翁失马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析字义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其父(老翁)曰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居(经过)数月此何遽(怎么就)不为福乎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4、疏文意

(1)马无故亡而入胡

翻译:(那个老翁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地去了。

(2)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那个老翁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呢?”

(3)家福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翻译:(老翁)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他的大腿。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译:靠近边塞的人,死了绝大部分。

知文体,理故事

1、何为寓言?

明确: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概括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启示人生。

比如:

《井底之蛙》

故事:一只生活在井底里自由自在的青蛙的故事。

道理:告诉我们要目光长远,多学习、多实践。

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学习、多实践,做一个敢拼搏,勇追求的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正如寓言大师严文井:“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2、梳理故事情节

请学生用四字短语来梳理发生在塞翁身上的事情。(提示:人+事)

明确: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其子折髀—父子相保

3、复述故事

(1)塞翁失马

老师示范:许多年前,有一个居住在边塞的老翁,有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到胡地去了。他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到他的家里安慰他,有的人感叹说:“哎,太可惜了,那是一匹多好、多俊的马啊。”有的人说:“老翁,你不要伤心了,丢财免灾”。有的人对他说:“没事的,老翁,我家养的马有一匹快生小马了,等生下来,我送你一匹。”

要求: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合情合理进行想象,补充情节,丰富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ǔ)曰父(fù)子相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

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 ……此处隐藏10496个字……与寓意后,再读课文,自由读——指读——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再次出示目标。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积累巩固

出示课件六:

1.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把生活中你所经历或看到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写下来,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阅读方法;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哲理利用寓言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寓言,领会其中哲理。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由中外寓言以及作者和作品情况导入,首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其次学习课文停顿及弄懂重难点字词句的翻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已经学过《伊索寓言》,知道古希腊寓言故事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思考,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提问相关文学常识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请全班同学将文学常识读一遍)

三、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感知情节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明确:其父子,其马将胡马而归,堕而折,其髀塞遽好骑跛

1、同学回答,老师范读,全班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读对停顿

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请同学根据示例将全文划分停顿,提问学生停顿情况,教师纠正)

2、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3、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四、再读——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示例:亡:逃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将:带领居:经过富:有很多

2、翻译句子:对照重难点字词义,翻译相关句子

展示课件七:重点句子的翻译。

示例:此何遽不为福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

展示课件八: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引导背诵):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情节(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

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

d、复述准确、生动、形象。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7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状元与乞丐》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学习课文有很多种办法,但是都必须以读为先。下面我们先各自用三分钟大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下面考考你们的字词的读音怎么样。看大屏幕单个字注音,找生读。

下面请男女生各派一位代表,比比谁读得好。

找生评价

师范读,生齐读

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三、合作探究:

字词解决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小组来合作一下,用六分钟时间自由探究课文,课件出示:

1、借助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清全文意思。

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后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划出关键词语,并能用正确的音调读出来

学生借助工具书串译课文内容

环节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这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情节?

4、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明白之处可以提出来讨论。)

师把握:先四分钟各自探究,再用两分钟四人小组交流。

师检查探究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看来大家对字词的理解十分到位,下面请谈谈对课文初步探究的结果。

板书: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这些情节之间是不是独立存在的呢?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得马的原因是由于失马,正是因为马跑到了胡人的住地,才能带回来胡人的骏马,正是因为塞翁的儿子爱好骑马才折了髀,如果没有胡人大入塞,父子俩还用保命吗?所以说这祸福之间的转变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也就是说这篇寓言的寓意是:板书:祸与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变的。

有谁能猜一猜老师刚上课时为什么要讲那个故事吗?

福与祸、好事与坏事的互变是有先决条件的。故事中的阿大勤奋苦读才战胜了命运,阿二不思进取才落得可卑下场,所以,我们面临挫折、困难和失败时,一定要相信它们只是暂时的,努力会改变这一切;顺利时也不要沾沾自喜,不努力有可能变坏事。

四、讨论总结:

五、布置作业:

把《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签名。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寓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寓言的意思,并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