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雾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三、学习二自然段,探究: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1)第二自然段共_____句话?这几句话都是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话写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师:饱和的水汽,从哪里来?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而水库里的水却在4摄氏度左右,所以说____________这句话哪个词说明雾气饱和(阵阵)
(三)师:雾凇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出示:这蒸腾的雾气,地给,逐渐变成,最后
这些词还写出了雾凇的 “最初,逐渐,最后”这几个时间词清楚地写出了雾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化的过程。我们平时作文中要学会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条理。
为什么把雾凇比作白银呢?这比喻其实蕴含着 作者的什么感情?因为喜爱,所以用这样的比喻。带着喜爱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话。
四、尝试记忆引导背诵:这么神奇而美丽的'雾凇形成过程想不想给更多的人介绍一下?有什么快速记忆的好方法呢?(弄清每句写什么,句与句关系,在每句中找出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第二、三句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
第四到八句写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时,雾汽涌向两岸,笼罩长堤,淹没树木,逐渐形成了雾凇。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雾凇独特的形成过程。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拓展练习:业余小导游
5.游客太多,导游小分队出动,其他同学观察,评选最佳导游(一起指向表现最好的一位)。
六、总结板书,点明本课收获,并总结谈话:同学们,吉林雾凇洁白晶莹,千姿百态,而你们的聪明好学,也让我看到了教室里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么多花能把我们祖国装扮得象吉林雾凇那样美丽动人。
雾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吉林雾凇的美。
2、知道吉林雾凇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美与奇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课《雾凇》,一起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
2、课文中作者把吉林雾凇称为是怎么样的景象?
奇观
(板书:奇观)
【设计意图】语言简练,直奔文章中心,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3、怎样的景象可以被称为是“奇观”呢?
少有的罕见的不多见的奇特的壮观的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称得上是奇观的吉林雾凇。
二、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教。
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1、通过朗读你知道吉林雾凇奇观是怎样的?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师板书并指导读好三个词语)
2、这么美的奇观,真想去领略一番呀!
(出示课件:雾凇欣赏)
说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感受雾凇的奇美,通过谈感受使学生对雾凇进行的景色进行内化,同时锻炼表达能力。
3、真是奇观啊,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
三、赏读第二自然段
1、真想了解这么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3、(1)我知道了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2)找得真准确,那雾凇形成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课件文字显红并相机板书)
(3)一起来了解一下!
(齐读)
我知道了饱和的水汽从哪里来的/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雾很多很大(引导学生感受雾美)/雾凇形成是缓慢、逐渐、循序渐进的过程。
【设计意图】(同样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的方法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主导,抓住“弥漫”、“阵阵”、“涌”、“笼罩”、“淹没”、“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最初……逐渐……最后……”)
(4)相机出示课件图片、文字出示,让学生感受这个过程。
四、学习第三段,欣赏雾凇
1、俗话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看雾凇最佳的时候是在清晨。清晨的松花江畔,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欣赏)
2、是啊,雾凇是千姿百态的,漫步在松花江上,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你也来赞一赞吧!
3、作者是怎样描述清晨松花江畔的情景的呢?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
讨论:琼枝玉树千姿百态
4、这么美的景象,怪不得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是一首古诗里面的两句话,说一说你对它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漫步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领略了雾凇奇特而壮观的景象,并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吉林雾凇让我们由衷赞叹“这真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真令让人心驰神往、赞叹不已!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用给出的词语,写一段雾景或一段雪景。
22雾凇
形成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此处隐藏15010个字……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感悟,以悟促读
教学过程
一、词语游戏,揭题质疑。
1、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了,大家一定很辛苦。我们先来玩一个汉字游戏,怎么样?(形声字,根据偏旁猜意思)
大家看这一组汉字:蜻、晴、清,“青”表示它们的读音,而我们能够根据它们的偏旁猜出每个汉字不同的意思。这就是形声字。
看,老师出示松树的“松”,给它加偏旁,“凇”猜猜和什么有关系?
字典中解释凇是在地表或地面物体上,云雾或雨滴以及除霜、露外的水汽凝结成的冰晶。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就和它有关系,看课题,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注意生字“雾”的写法。
3、同学们,每年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我们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为全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4、那么关于雾凇,你最想知道什么?
5、赶快打开课文,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中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这篇课文有不少生字新词,老师把它们分别放在句子中,谁勇于挑战?
A、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当的读音)
(2)其实本课还有几个多音字,谁能读好含有这些多音字的句子:
A、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B、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C、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3)大家都能扫除词语或句子障碍。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能解决你们刚才的疑问吗?
(雾凇的样子,雾凇的形成,人们对雾凇的赞美。)
三、创设情境,品读想象。
1、你们想看看雾凇吗?来轻轻地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吉林。(看视频、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2、看到这,你们想说什么?(你觉得雾凇怎么样?)(随机板书:美丽动人)
3、带着这种感受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请生读,雾凇美在哪?从哪体会到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十里长堤缀满枝头—多、壮观;银光闪烁洁白晶莹—色泽美丽)
5、谁也抓住了这些词语读好第一自然段,给我们再现吉林雾凇奇观?(出示第一自然段)
6、雾凇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世界呢!好多外国友人都争相来到这里,就为了一睹雾凇的风采。一起读。
7、雾凇不光美在它的颜色和光泽,还美在它的姿态。第三自然段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姿态怎么样?(千姿百态)
8、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一个有一个姿态,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出示:吉林雾凇洁白晶莹,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
总结:雾凇奇特的景象,带给大家无穷的想象。
四、以读感悟,了解成因。
1、洁白晶莹的雾凇如银发飘飞,似排排雪浪。它能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不仅在于它奇特的景象,还在于它那奇妙的形成过程,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4、一起读。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几个条件?
(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5、那么这饱和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遇冷怎样形成雾凇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奇特的形成过程。
6、生默读。
7、交流:
(1)饱和的水汽从何而来?
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水汽在哪里?
师:从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松花江那里的气温是多少?(零下30摄氏度)水库里排除的水,水温是多少?(4摄氏度)
(4摄氏度左右的饱和的水汽遇冷就在江面上凝结成了浓重的雾气。就像是冬天你呼出的热气就成了白色的水汽,夏天就看不到了,道理是一样的)
师:所以,水库的水在四摄氏度,水流经市区的时候——
师:弥漫阵阵雾气,说明雾气怎样?(很浓很大)还有哪些词体会到雾气浓,有饱和的水汽?(涌、笼罩、淹没、模糊)
(2)有了过于饱和的水汽,还需要遇冷,向我们今天的气温能形成雾凇吗?(板书:足够的低温)
(3)有了雾凇形成的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欣赏它的形成。
出示句子:
①指名读:这蒸腾的雾气……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②雾凇的形成过程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你会用两个字?(慢、轻)
③你来“慢慢地、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
(4)看图片:看这蒸腾的雾气就是这样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就是凝结。
(4)雾凇慢慢地轻轻地在不断变化着:最初——,逐渐——,最后——
五、赞美雾凇。
1、过渡:一夜之间,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树,柳枝缀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动人。人们漫步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2、用唐代诗人岑差的诗句(出示)来赞美雾凇的壮美景象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一起读
六、布置作业。
1、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是如此神奇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奇观
2、
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吉林雾凇?
假如你是一名小作家,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板书设计:
晶莹洁白银光闪烁
景观
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雾凇奇观
成因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雾凇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丹阳市云阳学校:张叶芳
教学期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